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宣城:荷葉田田藕豐收【5】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張俊
2023年08月14日09:3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村民在荷塘中採藕。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村民在荷塘中採藕。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有別於寒冬採藕,一頂遮陽帽、一把鐮刀、一柄水槍,簡單的家伙什,就是60歲的汪元富挖藕時的標准裝備。

在宣城市宣州區五星鄉萬橋村,汪元富是出了名的種藕大戶,全村2400畝藕田,他獨佔四分之一,因為個高,也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汪大個”。

自從7月初開始,汪元富就和幾名同伴一直忙於採收蓮藕,風雨無阻。站在藕田裡,他的膝蓋以下都埋在了泥裡,水面沒過了腰部。採藕的時候,老汪俯身彎腰緊貼水面,一手握著高壓水槍,一手在水裡摸索。

站在塘埂上,隻見他動作嫻熟、過程流暢。不一會兒的功夫,一條條長長的蓮藕就被挖出水面。

這樣的勞作場景,老汪在塘裡,一干就是四十年。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萬橋村依靠天然的資源優勢,就開始了蓮藕種植,老汪算得上是村裡頭較早一批下塘種藕的村民。

萬橋村屬於典型的圩區,蓮藕種植地域廣、面積大,是村裡的拳頭產業,光種植戶全村就有127戶。

在老汪眼裡,挖藕是個辛苦活,也是門技術活。

“手得順著蓮梗,抓住泥下的蓮藕,再用水槍沖刷旁邊的淤泥,然后拉著莖稈往上提。”半蹲在水裡,老汪煞有架勢地給記者傳授挖藕的經驗。殊不知,沒有年把功夫的積累,很難將老汪講解的技巧,做到爐火純青。

早上5點不到,老汪就帶著挖藕人一塊下田。“起早都成了習慣,因為天氣熱,趕在太陽最辣的時候,要採收一批上岸。”老汪說,一上午忙下來,四個人少說也得打個2000斤。

過去純靠手工挖,后來有了高壓水槍,挖藕效率大大提高,但對於老汪來說,窩在水塘裡挖藕的艱辛,依舊如昨。

人們餐桌上清甜滋補的蓮藕羹、爽脆可口的炒藕片、溫潤細膩的蓮藕粉,都是來自挖藕人混著泥水和汗水的勞作,個中艱辛隻有老汪他們最能體會。

這段日子,在萬橋村的藕田邊,天天都能看到村民手握著高壓水槍,站在藕田裡採藕的景象,挖出白淨的蓮藕與“採藕人”滿身淤泥形成鮮明對比。

時間來到上午9點,太陽已經晒滿了整片藕塘,老汪身后的塑料布上,新鮮“出水”的蓮藕越來越多,“天天挖,天天賣,上岸簡單分揀沖洗后,直接運往宣城東門的物流園,幾乎不愁銷。”說話間,老汪順勢掰開一節藕頭,“別看是‘邊角料’,賣相不怎麼樣,但可以加工成藕粉,同樣受歡迎。”

專業種藕、挖藕四十年,老汪也攢下了一身經驗,他告訴記者,“種藕最怕天干,最講究控水,1米左右的水位最為適宜,過深過淺都會影響產量。年成好的時候,畝產可達3000斤。”

採訪中了解到,每年除了四五月份,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有藕可挖,挖藕人也從季節工變成了長期工。忙不過來的時候,弟弟汪元財就成了老汪的得力助手。

如今,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自己年紀的增長,老汪想的並不是哪一天退休,而是當下農業的“兩強一增”,他希望通過機械化強農,減輕挖藕的勞動強度,讓和他一樣的挖藕人,不再長時間泡在泥水裡。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