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怎麼安排? 安徽方案來了

日前,《安徽省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公布,安徽省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設置及標准在其中被明確規定。記者就學校和家長最為關心的幾個方面進行了整理。
學制課時
安徽省義務教育課程實行九年一貫設置,按“六三”學制安排。
每學年共39周。一至八年級新授課時間35周,復習考試時間2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九年級新授課時間33周,第一學期復習考試時間1周,第二學期畢業復習考試時間3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學校機動時間可用於集中安排勞動、科技文體活動等。
一至二年級每周26課時,三至六年級每周30課時,七至九年級每周34課時。小學每課時按40分鐘計算,初中每課時按45分鐘計算。
小學、初中學校可以根據實際和教學改革需要,在保証周總時長、學科課時比例不變的情況下,對學段當中學科課時的年級分布、每節課的具體時長作適當調整。
課程類別
義務教育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類。以國家課程為主體,奠定共同基礎﹔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拓展補充,兼顧差異。
國家課程由教育部統一組織開發、設置,所有學生必須按規定修習。地方課程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規劃,由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在全省部分年級開設,強化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選擇性。校本課程由學校組織開發。
科目安排
國家課程設置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歷史、地理、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科技、體育與健康、藝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等。
其中,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體育與健康在一至九年級開設﹔歷史、地理在初中階段開設﹔科學在一至九年級開設(初中階段分科開設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級獨立開設。
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起始年級為三年級﹔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可在一至二年級開設,以聽說為主﹔初中階段開設外語,可在英語、日語、俄語等語種中任選一種。
藝術在一至九年級開設,其中一至二年級包括唱游·音樂、造型·美術﹔三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融入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相關內容﹔八至九年級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等,學生至少選擇兩項學習。
勞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一至九年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側重跨學科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一至九年級開設班團隊活動,內容由學校安排。
地方課程分為生活教育、熱愛家鄉、科技創新、學段銜接等方面,在三至八年級開設,每周安排1至2課時。校本課程在一至九年級開設,由學校按規定設置。專題教育以滲透為主,融合到相關科目中,原則上不獨立設課。
課程實施要求
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要求,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特別是信息科技、體育與健康、藝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不隨意增減、佔用課時。
依據課程標准和本辦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資源,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環境條件,制定學校課程實施方案,有效實施國家課程,規范開設地方課程,合理開發校本課程。所屬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課程開設、教材使用情況的監管。鼓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與健康課﹔學校可利用大課間、課后服務等時間,保障每天校內體育活動1小時。
學段銜接
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設置入學適應期,利用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切實實施銜接課程和適應教育活動﹔落實國家課程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設計要求,強化兒童的探究性、體驗式學習。
初中七年級上學期設置入學適應期,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內容梯度,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切實解決小初銜接中遇到的學科多、內容多、難度大、要求高等問題。
跨學科育人
加強綜合課程建設,通過各種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對於知識體系間內在邏輯結構的認識和掌握,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各門課程用不少於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不得以各門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取代綜合實踐活動。
教育評價
創新評價方式方法,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關注學生成長和發展過程。充分利用大數據測評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探索學生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的全新方式。規范考試評價行為,科學實施日常教學評價,加強綜合素質評價,合理運用考試結果,嚴格招生考試管理,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作業管理
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作業管理制度,加強對作業來源、設計、布置、批改、分析、反饋、輔導等關鍵性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嚴格落實“一科一輔”作業選用政策。
提高自主設計作業能力,科學設計探究性、實踐性和跨學科綜合作業,鼓勵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推進課堂教學提質增效。(記者 陳婉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