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肥東:科學種植林裡生“金”

2023年07月26日16:0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要是下個月能再下幾場雨,我的這片碧根果林就會大豐收。”青龍甸田園綜合體項目負責人胡坤滿懷信心地說。

胡坤所說的碧根果林是該田園綜合體的核心產業,位於安徽省肥東縣白龍鎮青龍廠社區。2016年起,研究生學歷的他放棄城市優渥的工作條件,在這裡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種植農業,經過反復的市場調研和思考,2017年開始種植碧根果,規模越做越大,到今年底碧根果種植面積將發展到4500多畝。

夏日的碧根果林,郁郁蔥蔥,走進林中,隻見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碧根果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飽滿的橢圓形果實已挂滿枝頭。

“今年是第三次挂果,預計產量達到10-15萬斤,收入大約有500萬元。”胡坤指著掩映在綠葉間的碧根果笑著介紹。

碧根果

碧根果樹。彭紅玲供圖

一般來說碧根果樹需要六年到八年時間才開始挂果,但他的碧根果林才剛滿六年就已經見產量,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胡坤看來全得益於科學種植。“我採用早實豐產栽培技術,選的幼苗是價格高的大容器苗,它的根系比較完整,水肥配比科學,這樣的苗不僅成活率高,挂果也早。”種植之初,他先后到宿州、杭州、黃山等碧根果種植基地選苗。

三分種植,七分管理。胡坤與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國內知名院所簽訂技術支撐協議,聘請了姚小華、龔明等國內和省內首席專家手把手指導工人管理碧根果,培養了一支現代林業產業工人隊伍。

“通過專家指導,現在看一眼葉子,我就知道果樹有沒有‘病’、什麼‘病’、怎麼‘治病’。”正在林下除草的工人許慶文指著碧根果樹葉自信地說。

日常管護中除了春刻芽、夏摘新、秋拉枝、冬短截以外,胡坤還創新採用互聯網+薄殼山核桃種植環境監管系統,在林間安裝了42個電子監控,採集畫面、日照和濕度等數據,適時了解碧根果樹的長勢,對於一些技術難題,也可以通過手機操作傳給專家,進行遠程指導,實現了碧根果種植技術的智能化。

果樹要豐產,授粉最關鍵。碧根果是雌雄同株,異花授粉,風媒傳粉。通常情況下,同株雌雄花開花時間不同,使碧根果自花授粉受限制從而導致減產。在專家的指導下,胡坤利用三到五個樹種的巧妙搭配和接穗的合理嫁接,解決了授粉難題,實現了“三年見果,5年有產量”,且產量每年都在倍增。

胡坤認為好的品種就好比是碧根果的‘芯片’,隻有‘芯片’好,種植出來的碧根果才能受市場青睞。為尋找好的“芯片”,他做了一系列探索。如今,他的碧根果林既是安徽省薄殼山核桃區域試驗單位,又是合肥市首個大容器育苗基地,試種了200多畝40多個品種的薄殼山核桃,育有20多畝的大容器碧根果苗,還採用生態種養模式,在林下套種黃豆、玉米等農作物,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薄殼山核桃種植產業鏈。

科學種植,不僅成就了胡坤的碧根果創業夢,也實現了當地群眾的致富夢。果園建設以來,通過土地流轉、勞動就業、消費帶動、技術服務、資產入股等多種形式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超100萬元,土地年租金收入超200萬元,固定帶動40余人就業,季節性用工超10000人次,年就業增收約200萬元,培養當地林農逾200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精碧根果產業,開發系列以碧根果為原料的深加工產品,研發出碧根果剝殼技術設備,打造碧根果特色產業小鎮,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助力鄉村振興。”胡坤心裡的碧根果產業畫卷正徐徐展開。(彭紅玲)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