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山環水抱寺前鎮 狀元故裡產業興

提起皖西南大別山腹地太湖縣寺前鎮,估計許多人感到陌生,但若提起從古鎮寺前河走出的一代杰出人物趙朴初先生,頓時會喚起人們心靈深處敬意。“一湖碧水環山抱,滿目翠綠雲霧繞。寺前河畔訪古今,山鄉歷代多豪杰”。這是當代知名作家輔政侯尋訪寺前古鎮時留下的詩句。
若想快速行至皖西南大別山腹地太湖縣歷史厚重古鎮寺前,可從太湖花亭湖碼頭乘上游船,乘風破浪在這百余公裡湖面上,賞著沿湖山鄉景觀,搜尋著湖中島嶼風光,約在半小時左右,船便行至山鄉古鎮寺前河。
如時間充足而不急如趕路,可從105國道太湖赤百線或沿湖線駕車而行,沿途花叢招展,雞鳴鳥叫,山鄉風貌盡收眼底。一路風光無限大約一個時辰便車到古鎮。
古鎮文墨厚重
寺前古鎮自停泊船運碼頭沿著湖灣而建,因古鎮臨湖,夏迎湖浪添涼爽,冬靠山窩暖日照。碼頭旁建起了賓館民宿,常年游客不斷,老街上茶館、酒店、豆腐坊、鐵匠鋪商鋪相鄰,政府、醫院、文化站一些辦事機構座落鎮街頭,來往車輛穿梭,做買做賣山貨交易的山民你來我往,襯托著山鄉古鎮的熱鬧繁景。
古鎮自古好傳統:窮不丟書,富不丟豬,再窮之家砍柴挑賣都要供兒讀書,家財萬貫之戶都要養殖豬雞鴨鵝。還有山民好客,走進農家來者是客,清茶上座農家飯,歡迎笑送客套行。
隨著游人行往狀元府邸,座落古鎮青磚小瓦徽派門樓的狀元府,這位清代嘉慶元年狀元趙文楷是趙朴初先生尊祖,史載趙文楷曾奉皇命出使流球(今屬日本)封王,其在家鄉讀書勞做留下了許多勵志傳說故事。一棟狀元府半部清史傳,裡面布滿了自清嘉慶皇帝至宣統年趙文楷后裔主政為官的相關史料。
沿著古鎮湖岸走進趙朴初先生文化公園,公園座落名為萬年沖之地,背依雙鳳山,面花亭湖,四季景色優美,公園規劃佔地23公頃,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公園內分三大部分,東側為朴公陵等人文景觀﹔中間是以紀念堂、上客房、紀念碑林為主區﹔西側為仿建的趙朴初祖居(兼陳列館)。
站在朴公文化園山頂向下展望,一條峰嶺連接的山脈直插湖水中,恰似一條青龍戲水湖中,又似一支巨筆在硯中著墨,眼觀此景,不禁令人贊嘆寺前古鎮真風水寶地,難怪古今走出許多文人豪杰……
創收產業茶葉
雖然寺前古鎮風光無限,但俗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鎮寺前山多田少,如何改變貧困面貌而引導村民走發家致富之路呢?經過對全鎮鄉村山場摸底。新一屆鎮黨委、政府經過調研謀劃,決定利用常年雲海霧照的高山及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礦物質的土壤,來大力發展高山茶葉種植。為加強茶葉生產經營主體和農戶對接幫扶,實現“抱團式發展”。該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介紹說:鎮裡為此成立了茶葉技術指導組,以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自2022年以來改良新建茶園1000畝,新增綠色認証茶園3家約1000畝,改造低產茶園800畝,現有茶園面積2.2萬畝,有機認証茶園2200畝,綠色認証茶園3000畝,大中型茶葉加工廠30家,色選機4台,年產干茶800余噸,產值近億元﹔寺前河產高山雲霧茶,不僅芳香可口,而且耐泡形狀美觀,產品每年遠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海外城市。在做好茶場同時,該鎮近年又實施人工造林350畝,退化林修復3580畝,封山育林2800畝,森林撫育6000畝﹔完成植樹7萬多株,造林綠化420畝,撫育管護200余畝。實事証明“以茶興農,植綠育林”是助力鄉村振興之路。
種植養殖豐收
面對山區山多田少現狀,該鎮堅守落實耕地保護制度,近年完成耕地衛片整改74宗,新增耕地19畝、旱改水田5畝、耕地荒廢找回72畝,完成喬木寨、安倉兩村高標農田建設項目2000畝,糧食種植面積2.35萬畝﹔同時引進石斛、黑木耳、草莓、黃花菜、藥材等特色產業種植發展﹔大力推廣養殖生豬、黃牛、山羊、雞鴨鵝豚、魚蝦蟹鱉等肉食品養殖業。在創新推動科技強農基礎上,該鎮加大提高村民技術培訓力度,激發活力促進著村民增收,為此,鎮裡選任科技特派員6名,實現了全鎮行政村科技特派員服務全覆蓋﹔推進機械強農,扶持了眾多種植養殖農業合作社﹔扶持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
文旅產業興盛
山青水秀的寺前古鎮,自古山川河流景觀星羅棋布,古宅古木隨處可見,奇峰怪石嶙峋,山澗瀑布流水多處,亭台樓閣深山隱藏。文物古跡遍布,民間傳說故事多,古今歷史名人輩出。近年,該鎮黨委、政府利用轄區獨特的山水風光、文物古跡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以狀元府、朴初文化園、梔子花島、佛圖石塔、佛圖瀑布流、古木奇峰、樓台亭閣古跡、歷史名人居宅與雲霧茶山連成旅游線路,形成全域兩日游。在緊扣“狀元文化特色”主題上,加快了古鎮特色小鎮建設。穩步推進了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重點強化了小鎮特色塑造,加快提升了小鎮文旅氛圍。在圍繞寺前資源稟賦,突出文化旅游和特色農產品加工的同時。該鎮推進了洪畈、塔鎮、義安等精品民宿建設,推動了農家樂、民宿集群發展。這樣既能吸引客流而且留得住客人。
雙招雙引互贏
近年來,寺前鎮在優化營商環境,增強服務能力上下足功夫,持續發揮在外人才資源優勢,強化鄉情親情全力開展“雙招雙引”,在招商引資落戶了一批好項目的基礎上,該鎮匯集本地資源,將轄區山水風光資源向外推廣招商引資文化旅游項目,利用漫山遍野的茂密竹林招商引資竹制品加工企業,並就轄區的豐富的茶葉資源,招商引資了大型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茶樹花開發與利用投資項目。為聚焦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立足現有基礎,加快招商引資力度,該鎮常年派出得力人員行走四方忙招商。(宋海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