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縣:稻蛭共養鋪就農田“蛭”富路
2023年06月28日15:4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夏至時節,萬物繁茂。走近泗縣草廟鎮通海村得稻蛭共養基地,在一壟壟長條狀的水箱裡,一顆顆稻苗透過漂浮板的圓孔探出了綠油油的“小腦袋”,自由地吮吸著夏日的陽光和雨露。這是草廟鎮通海村稻蛭共養特色產業模式下常見的一景,也是通海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草廟鎮通海村稻蛭共養特色產業模式。位偉勤攝
水蛭,俗稱螞蟥,說起這個名字,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吸血虫”。但在草廟鎮通海村村民的眼裡,一條條軟綿綿的水蛭卻成為了致富的寶貝。2023年,草廟鎮通海村結合實際,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合作社作用,通過村民轉租74畝土地用於稻蛭共養,共計投資370萬元資金,積極探索“水蛭+水稻”共生的復合型種養殖模式。農田下層養水蛭,上層種水稻,水稻可以在炎熱的夏天為水蛭提供舒適、陰涼的生長環境,水蛭的排泄物則可以為水稻提供養分,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產業生態圈。
制作完成的水蛭干品。位偉勤攝
“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通海村水蛭畝產可達到800斤左右,漂浮水稻也在每畝1200斤左右。預計一年純收入200萬元,后期穩定發展,由村合作社入股分紅,村集體經濟有望再上新台階。”通海村黨總支書記金殿玲說道。
泗縣草廟鎮通海村根據自身特點,突破傳統單一的養殖模式,發展特色產業,打造出集種植水稻、養殖水蛭為一體的稻蛭共養生產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為產業發展注入動力活力,實現村民致富、村集體增收的雙贏局面,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正在徐徐鋪展。(位偉勤)
(責編:劉穎、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