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弋江區:高標農田迎新耕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春耕在即,種糧大戶任仕兵這些天,有事沒事就騎上自己的小三輪,在田間地頭轉悠,眼看著過去的“巴掌田”“補丁田”,經過高標改造后,成了“方塊田”“高產田”,滿眼都是豐收的喜悅。
老家在巢湖的任仕兵,在蕪湖市弋江區包地種水稻,一種就是12年,最多的時候,一口氣流轉了弋江區火龍街道圍山村的300畝土地,一季稻一季麥,成了村裡頭的種糧大戶。
雖然此前流轉的田都不是高標准農田,但談起高標准農田,有著10多年種地經驗的任仕兵深諳其中的好,“這地一改,旱能澆、澇能排,種地越來越省心。大型農機可下田、植保飛防用無人機,即便晚上也可以作業。”
俯瞰蕪湖弋江區火龍街道圍山村即將完工的高標農田項目。人民網 張俊攝
站在新修的田埂邊,任仕兵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心裡正盤算著如何繼續流轉土地當大戶,“改造過后的田,隻管種,什麼也不用操心!”
高標准農田建設是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現代農業的基礎、產業興旺的保障。
2022年,火龍街道圍山村全域推進高標准農田改造,項目分兩個標段進行,計劃“改田”近7000畝,畝均投資達6000元左右。土地平整、溝渠配套、水系疏浚、線路規整、肥力提升……一系列操作下來,目前主體工程正在掃尾,預計4月底可全面竣工,確保不誤春耕生產。
航拍鏡頭下,原先小而不規則的小塊田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的大塊田,除了肉眼可見的土地平整之外,過去農田邊的小水溝通過硬化,變成了暢通穩固的排水渠,筆直的機耕路縱橫交錯,平整的良田成方連片。
筆直的機耕路縱橫交錯,平整的良田成方連片。人民網 張俊攝
在過去,由於田塊分散,田埂多,既造成了土地浪費,又不利於農機下田,加上排灌設施落后,村民種糧的積極性並不高。“除了道路不通,還存在電力、泵站等基礎設備老化,農田排水不暢等諸多問題。”談起以前的農業生產,火龍街道黨工委委員、副主任洪斌有說不完的話。
“高標准農田建設‘小改大’后,不單單是耕種方便了,耕種成本也跟著降低,好多大戶從‘不願種’到‘想著種’。”洪斌說,原先的農田小塊、零散、不規則,機械化耕作不便,畝均流轉費也就三四百元,現在起租點能夠提高到500元。
高標准農田的好處不單單於此。建成后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抗災減災能力也會明顯提升。特別是近年來,旱澇頻發,高標准農田在確保糧食穩產增產方面,就能發揮重要得支撐作用。
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在洪斌看來,實施新建高標准農田,不僅有效改善土壤條件、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還將進一步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根據計劃,為最大限度發揮高標效益,圍山村將全域流轉高標項目區農田,真正讓大戶種地有勁頭,更有盼頭。
眼下,趁著天好,旋耕機已經下田,要不了多久,目之所及將是一片綠油油的水稻秧苗,這是盎然的生機,更是豐收的希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