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五河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去年以來,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安徽省五河縣乘勢而上,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持續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著力抓好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耕地保護三件要事,突出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項重點,扎實推進“兩強一增”行動,著力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力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保障農產品供給,農業更加高質高效
農時不等人,春耕備耕忙。近日,在五河縣朱頂鎮小柳村種糧大戶柳法忠的優質專用小麥示范基地裡,4台大型施肥機正來回穿梭,忙著追施小麥返青肥。“天氣預報說,近期將有弱降水過程,俺得趁雨前把返青肥追下去。”柳法忠邊忙著向施肥機箱裡倒尿素邊忙著介紹道。施肥現場,施肥機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撒施方式,而是將肥料追施到土壤中,並覆土掩蓋。“將肥料追施到土壤中5公分以下,這樣肥料不僅不容易流失,還能加速轉化,有利於根系吸收利用,促進麥苗早生快發。”正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的縣土肥站站長竇壽良一語道破了“玄機”。
對於種糧大戶柳法忠來說,過去的2022年是一個豐收年,去年他流轉土地面積達到3000畝。“今年在技術應用上加把勁,我有信心獲得更大豐收!”柳法忠干勁十足地說。
保障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五河縣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制定縣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糧食安全工作責任清單。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2021年度國土變更調查耕地面積為89740.63公頃,較2020年淨增加174.33公頃。“三區三線”劃定下達永久基本農田目標任務面積為77117.4889公頃,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中實際劃定為77117.5182公頃,劃定面積大於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
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和進出平衡,市級下達年度補充耕地任務260公頃,全縣完成省廳備案面積264.67公頃。全面推進縣鄉村三級田長制。2022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177.28萬畝,同比增幅0.83%,糧食總產64.19萬噸,同比增加0.31%,實現糧食產量“十九連豐”。發展優質專用糧食120萬畝,高標准完成1.5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
五河縣還積極落實“菜籃子”縣抓落實制度。大力支持五河縣眾興菌業發展,全縣食用菌產量3.78萬噸。全年生豬出欄69.8萬頭。常態化落實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措施。新增綠色養殖池塘標准化改造412畝、稻漁綜合種養0.5萬畝。全年蔬菜、肉蛋奶、水產品產量分別達58萬噸、34.94萬噸和5.4萬噸。其中牛奶產量25.18萬噸,居全省首位。
鞏固脫貧成果,農民更加富裕富足
春日暖陽下,五河縣大新鎮府台村葡萄基地裡,洋溢著春的喜悅,村民們正忙著給500畝葡萄大棚“穿新衣”,場面頗為壯觀。隨著新棚膜被蓋上,陽光透過棚膜一縷縷照射進來,洒落在一棵棵葡萄樹上,開啟新一年的希望。不遠處,葡萄基地3000多平方米的新廠房——冷鏈包裝2號車間建設正酣。
“春節前后,十萬斤‘陽光玫瑰’葡萄銷售一空,從蚌埠賣到全國各地。”種植大戶郭傳鬆笑著說,在科技的加持下,葡萄基地採用水肥一體滴灌等新技術,年產量約200萬斤,隨著葡萄品質不斷提升,銷售額也逐年增長。
忙碌了一年的村民們,吃著用汗水澆灌的葡萄,瞅著鼓起來的腰包,心裡就跟灌了蜜一樣甜。府台村村民徐朝喜笑著說:“來這上班,工資每月三四千元,在家門口能照顧到家,日子越過越好,對未來充滿信心。”
葡萄園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的支撐,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平台。郭傳鬆告訴記者,高峰時葡萄園每天用工量超過200人,一部分長期工人年收入超過3萬元。
“把脫貧成果鞏固好了再往前走。”五河縣依靠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安排各級財政銜接資金10644.2萬元,實施項目27個。其中縣級財政銜接資金投入3300萬元,較2021年增長1.54個百分點。全縣組織6464名黨員干部及網格員,聚焦9類重點人群,全覆蓋排查14個鄉鎮199個行政村137049戶590684人在生產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和潛在風險,健全完善12家部門會商機制,依托“大數據”分析比對,累計發布24389條監測預警信息。
深入實施“四帶一自”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建設完成農業特色產業園區34個,按程序完成驗收到戶項目1953戶次,獎補資金580.2萬元,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農業訂單、入股分紅、農業務工、土地流轉等帶動4203戶脫貧戶。全縣脫貧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4%。持續鞏固“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成果。實施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84戶。發放教育補助1649.4612萬元、醫療救助1680.82萬元。義務教育階段無一人失學輟學。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監督管理。2022年新增確權登記銜接資金投入形成的項目資產7380.12萬元,累計確權登記2013—2022年項目資產60496.7萬元。全縣到位銜接資金1.06億元。建立縣鄉村組“四級網格”,強化實時跟蹤監測、動態幫扶,共識別納入監測對象831戶3131人。全縣無一戶脫貧戶返貧。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要緊緊圍繞增加群眾收入這一中心任務,立足五河縣資源稟賦,持續壯大鄉村產業,讓廣大群眾尤其是脫貧群眾享受到更多的產業紅利。”五河縣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推進鄉村建設,農村更加宜居宜業
人勤春來早,新年展新顏。日前,記者走進五河縣大新鎮韓台村,看見平坦的村道通往家家戶戶,路邊環境干淨整潔,坑塘中水波蕩漾,雖然還看不見鮮花綠樹,但整個村庄整潔美麗。
在五河,像韓台村這樣的美麗鄉村還有很多:申集鎮黃李村依托沱湖得天獨厚的水資源,打造特色村庄﹔夜幕降臨,頭鋪鎮單台村華燈初上,流光溢彩,整個村庄都市范兒十足。
推進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2022年,五河縣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要求,聚焦衛生廁所、生活垃圾、農村污水三項內容開展村庄清潔行動。全縣累計建設無害化衛生戶廁6.3萬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3%以上。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14個鄉鎮政府駐地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全部建成,新建省級美麗鄉村14個。2022年9月21日—22日,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在蚌埠市召開,會議期間與會領導觀摩了五河縣農村衛生廁所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並給予充分肯定。榮獲2022年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2019年以來開展村庄清潔行動成績突出縣,高標准農田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獲省政府督查激勵。五河縣環境空氣質量位居皖北縣區前列。
“家門口這條路修好了,出入村方便多了,心情都舒暢!”2022年,五河縣以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為契機,完成投資2036萬元,實施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8.608公裡、農村公路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92公裡、農村公路危橋改造20座,進一步織密農村道路網。成功創建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一老一幼,牽動億萬家庭,關乎百姓福祉。2022年,五河縣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助力鄉村振興。堅持農村教育優先發展。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8.03%,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9.22%,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58.54%。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項目5個。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資源,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交流輪崗,2022年共交流輪崗教師297人。
扎實推進農村衛生事業發展。2022年該縣完成投資1350萬元,實施標准化村衛生室建設項目80個。制定《五河縣鄉村醫生崗位設置方案》,全縣村級醫療衛生服務空白點已全面消除。
穩妥推進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建成3所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供養機構、64個村級幸福院(覆蓋率32.2%)。全縣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床位數達278張,其中護理型床位數達258張,佔比93%。編制五河縣公益性公墓建設規劃,通過多村聯建等方式建成鄉鎮公益性公墓57個,實現鄉鎮公益性公墓全覆蓋。建成鄉鎮社會工作站14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達539人,覆蓋率100%。建成覆蓋縣鄉和行政村的應急廣播體系。
鄉村振興要塑形,更要鑄魂。五河縣還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深做實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全縣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17個,覆蓋率100%。建成“志願雲”縣級數字化管理服務平台。推進文明創建活動。全縣鄉鎮14個,縣級以上文明鎮14個,佔比100%﹔全縣行政村199個,縣級以上文明村131個,佔比65.8%。
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發放倡議書和宣傳畫冊3萬份,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130余場次,參與志願者0.3余萬人次,宣傳教育群眾8萬余人次。建立農村黨員干部操辦婚喪事宜報備制度,堅持將規范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作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治“四風”的重要內容。同時加強鄉村文化建設。
鄉、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投入100多萬元為全縣217個村(社區)配備了財政補貼的公共文化專兼職文化協管員,實現了有人管事、有人干事,確保了村(社區)活動開展常態化。217個村(社區)共有獅子舞、舞龍、旱船、廣場舞等文藝團隊650多支。全縣共送戲村(社區)868場,217個行政村(社區)平均每個行政村(社區)4場,群眾觀看達11萬多人次。組織基層文化干部各類培訓40余場,組織群眾業余團隊演出400余場次,引導168名文化志願者主動參與文化服務活動。結合“喜迎黨的二十大”“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文化下鄉志願服務100余次,不斷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獲得感和滿足感。
“我們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和省實施細則,對標對表重點工作任務,深入推進“兩強一增”行動,推動科技強農向全鏈條延伸,機械強農向全過程覆蓋,農民增收向全方位拓展,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五河農業強縣建設。”五河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陳諾 李向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