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臨泉:以改革為動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2022年04月29日16:35 | 來源:阜陽新聞網
小字號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確保黨和人民事業薪火相傳的戰略高度,親切關懷青年成長成才,為做好新時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興。”近年來,臨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青年工作,激發青年與城市雙向促進,以改革為動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雙招雙引”:激活青年“源代碼”

自臨泉縣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人才強縣戰略以來,“人才”一詞成為臨泉新發展階段的關鍵詞。吸引青年、扶持青年、培育青年成為全縣上下的目標追求。

當有志青年遇上“雙招雙引”,究竟會釋放出怎樣的青春活力?臨泉縣把青年人才放在發展“C位”,為縣內外青年施展才華提供良好的環境,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以青春之城匯集天下英才,以青年之才成就青春臨泉。

青年創業需要一流的營商環境,更需要產業幫扶政策。“創業青年點單,我們接單,讓青年創新創業走深走實,畫出最大同心圓。”團臨泉縣委相關負責人說。臨泉縣先后成立青年企業家協會和新生代企業家協會,為青年企業家的溝通交流提供了廣闊平台。組織120余家青創會成員企業與颍東農商行等對接,積極爭取團阜陽市委為臨泉青年企業家貸款提供合作,為90名創業青年貼息114.96萬元。

聚焦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廣泛聯絡在外優秀青年企業家返鄉創業,通過開展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建立優秀項目庫,跟蹤幫扶一批青年創新創業重點項目。同時,組織青年助力鄉村振興,培養造就更多新型農民和青年致富帶頭人,為服務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暢通綠色通道,讓游子回家。為集聚優秀人才投身臨泉建設,推動人才強縣戰略,2021年3月,臨泉縣出台了《關於縣外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調入臨泉縣工作操作流程補充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的出台,為縣外人員尤其是兩地分居人員打通調入綠色通道,有利於優化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專業結構,激發干部活力。“感謝縣裡出台的人才引入政策,回到臨泉后,與家人生活在一起,沒了后顧之憂,更能集中精力干事。”從河北省調回臨泉縣公安局的王飛欣喜地說。

完善人才引進機制。落實“臨泉英才計劃”,提高人才引進的針對性。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引進急需人才,開展專項引才活動。目前,為皖北經濟技術學校引進專業技術崗位青年人才4人。堅持全職引進與柔性引才相結合,推進企事業單位與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對接高校科研院所6家。

“為進一步落實英才計劃,我們為專技人才量身定做一套激勵政策,其中包括專業人才職稱評審、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青年崗位能手評選等。”縣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說。2021年,該縣獲批市級大師工作室2家,獲評企業首席技師2人、颍淮杰出工匠2人、阜陽市技能大獎2人、名師帶高徒4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2人,獲評青年崗位能手4人。

設立招才引智聯絡站。在合肥市、深圳市等設立招才引智聯絡站,通過宣傳臨泉資源稟賦、推介臨泉發展平台等方式,開展招才引智工作。

加強青年人才服務。設立人才科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吸引各類高端人才、科研單位入駐,目前已有中原牧場、生產力促進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9家單位入駐。青年人才回得來,還要留得下、住得好。臨泉縣積極落實優秀人才購房和申請公租房政策,開通優秀人才住房公積金政策線上辦理通道,為企事業單位等新就業青年人才分配公租房620套。

為青年搭建人生舞台,讓更多夢想扎根發芽。在臨泉縣委書記梁永勤看來,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激發青年與城市雙向促進,增強城市發展活力、積蓄城市發展后勁,要動員青年將個人成長融入城市發展,全面助力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

時代賦能:打造青年“源動力”

“黨和國家事業要發展,青年首先要發展。”不久前,共青團中央聯合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印發《關於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致力於促進青年高質量發展,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

圍繞中心才能找准方向,服務大局才能實現價值。“青年在整個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應主動適應縣域經濟發展新形勢。”當前,臨泉縣加快建設“一城一區四地”和實施“六縣戰略”,為新時代青年參與社會治理和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舞台。

志願服務是城市文明的應有之義。近年來,臨泉縣把青年志願服務隊伍建設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內容,讓志願服務遍布城市每一個角落,以志願之力成就志願臨泉,展現出一個城市青春向上、蓬勃向前的精神風貌。

用“項目”帶動志願服務。近年來,臨泉縣創新發布志願服務項目,從“志願者什麼都做”到精准服務、品牌化服務。2021年發布5個志願服務項目,項目由相關青年社會組織進行承接,積極開展相應活動。如:臨泉縣高鐵志願服務項目,使臨泉高鐵站365天志願服務不間斷,2021年為近50萬名乘客提供服務,服務時長達3700小時,以實效彰顯共青團及青年社會組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聚“品牌”服務中心大局。臨泉縣通過積極籌措社會資源,開展愛心圓夢大學希望工程、圓夢“微心願”等品牌活動,助力青少年成長成才。例如:愛心圓夢大學希望工程項目常態化開展,2021年縣本級面向社會籌集資金31余萬元,資助105名優秀貧困准大一新生圓夢大學﹔舉辦青年人才“創新創意創造”沙龍分享會等活動,增進交流學習。

“心理茶館”搭建“連心橋”。聚焦基層社會治理,臨泉善橋志願服務隊在單橋鎮設置心理茶館總部,各個行政村設置分部,定時定點免費接待民眾來傾訴遇到的問題與煩惱。在疫情防控期間,該志願服務隊組織40多名心理學專家進行線上心理服務,吸納了800名鎮村志願者參與,先后開展了28場專題活動,受益群眾達84000人次,贏得了群眾廣泛好評。除此之外,心理茶館的工作人員也協助解決民生問題,如調節鄰居街坊們的家庭糾紛等。

“在平凡崗位上奮斗奉獻,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在基層一線經受磨礪。”2022年以來,臨泉青年圍繞爭創全省文明城市,助力城鄉環境治理,廣泛開展“河小青、臨泉縣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工程”等實踐活動﹔圍繞文旅興縣戰略,積極做好品牌項目宣傳和服務保障工作,助力旅游宣傳推介,提升安徽省民間雜技藝術節、桃花藝術節、釣魚大賽等重大活動影響力﹔圍繞應急救援、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成立青年突擊隊下沉社區,引導各類青年社會組織開展各類公益服務活動百余次、參與人數達10萬人。

“通過採取一系列激勵措施,提升了志願者駐足工作的積極性,積極鼓勵志願者組織參加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不斷取得良好成績。”2021年以來,臨泉縣獲得安徽省優秀青年志願者表彰1人,阜陽市優秀志願者表彰5人,兩位臨泉優秀志願者代表郭金山、葛春梅被評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志願者田虎章等3名同志被評為“安徽好人”,志願者高明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改革引領:構建青年“根目錄”

“堅持黨的領導是共青團改革的根本保証。”2021年6月,臨泉被確定為全國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安徽首批試點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從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落實“試點縣黨委具體領導實施”的改革要求,形成了“黨委領導、部門配合、團青主責、社會參與”的改革工作格局,探索出可落地、能見效的具體舉措,使團組織真正“強”起來,團員青年真正“聚”起來。

2021年7月26日,臨泉縣委召開常委會,專門聽取團臨泉縣委關於臨泉縣共青團改革的工作報告,審議領導小組名單及改革清單。會議以縣委名義成立領導小組,縣委書記任組長,副書記任第一副組長,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常務副組長。

臨泉縣委書記梁永勤說,“共青團是黨的后備軍,也是青年活動之家,更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方。團的工作,一是要敢闖敢試,二是要不怕失敗﹔團干部也更要敢闖敢試,體現出團的工作活力。”同時,對下一步工作作出要求,“要進一步加強聯系青少年,真正把團的陣地作用發揮好,成為青年鍛煉成長的平台。”

拓寬團的工作骨干來源渠道。一是充實鄉鎮、村(社區)團組織力量。通過鎮、村換屆,在嚴把政治關口的前提下,擴大團干部選用范圍。目前,全縣406個村居(社區)順利完成換屆選舉工作,各鄉鎮團委選舉團委書記23名、委員207名。村(社區)團支部書記進村兩委班子290名,佔比71.42%。二是充實縣級團委工作力量。以縣級團委換屆為契機,完成一正兩副、兩挂一兼的班子結構,以及三個挂職部長的配備。三是研究成立團委直屬事業單位,核定編制五名。同時制訂《2021年度臨泉縣共青團干部全流程目標管理評估細則(試行)》,分層分類對鄉鎮(街道)團(工)委、縣直各單位團組織、教育系統團組織負責人進行全流程目標管理評估,強化評估結果運用。制訂《臨泉縣挂兼職團干部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挂兼職團干部的工作職責、工作目標和獎懲辦法等,增強工作實績剛性約束,暢通團干部成長渠道。

建立健全縣域團的組織體系。推進縣級團委及其直屬團組織按期換屆。成立縣直團工委,加強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學校、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傳統領域團的組織覆蓋﹔成立臨廬產業園團工委、商務糧食局團工委,持續擴大“兩新”組織、新興青年群體團的組織覆蓋﹔推進“團辦青年社團”,目前縣級團委直接建立或有效聯系指導15家青年社會組織﹔推進“青年之家”建設,除縣級團委建有直屬“青年之家”外,縣域內實體化“青年之家”在鄉鎮(街道)實現全覆蓋。

推進資源融合延伸團的工作手臂。成立臨泉縣青年社會組織公益發展服務中心,用制度、項目來提升、扶持青年社會組織,增強社會青年的獲得感。從2021年開始增加縣級團委預算10萬元用於青年社會組織公益服務發展中心運營。品牌項目服務青少年效果突出,夢想學院項目已開展6年,20所藝術培訓機構為鄉村偏遠學校送去課程,為農村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建立青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已召開兩次聯席會議部署青年工作,推動成員單位以講政治的高度、促發展的維度、抓落實的角度認真落實青年工作。

分級分類推深推實團教協作機制。縣級團委進入同級黨的教育領導機構和教育督導機構以文件形式進行落實,縣教育團工委書記席位制挂職團縣委副書記,常態化參與日常工作。將黨建帶團建、隊建納入教育評價和教育督導進行落實,中心校團委書記和少先隊總輔導員以挂職街道鄉鎮團委副書記的身份,達成團教協作。制訂團員中學生星級管理實施方案,出台中學生到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報到實施方案,讓中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提升素質,完善團的實踐育人機制。(李冬冬 張玲芝)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