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桐城:美德共传承 代代践“礼让”

2025年11月20日10:59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一条宽仅六尺的窄巷,一段“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佳话,正穿越三百余年时光,从典籍记载走向生活实践,以书香浸润人心,在桐城的文化讲座、学校课堂上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今天,我们穿越三百年风雨尘埃,一同探寻六尺巷‘让’字背后的精神密码,感悟流淌千年的礼让家风……”10月16日晚,桐城文化夜校第十期讲座现场,座无虚席。主讲人叶鑫的开场白,瞬间将听众拉入那段脍炙人口的历史场景,唤起心中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共鸣。

身为桐城市文旅体局党组成员、桐城博物馆馆长,叶鑫结合自身经历与专业研究,解读六尺巷礼让家风的历史渊源与当代意义,指出“礼让”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的“和谐密码”。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学员黄凤英道出了许多听众的心声,“这次学习让我真正读懂了‘亲仁善邻’的深层内涵,‘和为贵’从来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是要融入待人接物、邻里相处的日常点滴。”

10月17日这天,在桐城二中,学生们手持《讲给青少年的六尺巷故事》参加主题班会,每本书的书页上写着感悟批注。“谦和礼让是家风的底色,勤俭自律是成长的基石,我要从节约一支笔、一张纸的小事做起,把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生活日常。”该校学生姚颖的发言,引发同学们的共鸣。

该校教师孙鹏表示:“六尺巷的故事是滋养心灵的活教材,我们把它深度融入课堂教学,就是要让‘礼让’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长成涵养一生的品格之树。”

为推动礼让文化深入人心,桐城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桐城六尺巷》《父子宰相家训》《讲给青少年的六尺巷故事》等读本相继出版,文学、戏曲、动漫等传播方式同步发力,让老故事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而与六尺巷一墙之隔的秋白堂里,一场浸润式的礼让教育正在温暖开展。桐城师专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雷小丽,从张英的《聪训斋语》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切入,为40名初中生现场授课。“六尺巷的佳话早已昭示,‘让’从来不是退缩妥协,而是比‘争’更有分量的人生智慧。”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从经典中汲取处世之道。

参观六尺巷之后,新安初中学生卫驭洋在研学日记中写道:“从前总觉得‘让’是妥协、吃亏,现在明白了,让一步能化解矛盾,收获更多的友谊。”这场主题研学,通过“读书分享+实景体验”的形式,让抽象的礼让家风变得可触可感、可学可做,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雷小丽说:“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开展特色主题活动,让礼让家风真正走进课堂、浸润心灵;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身行动为孩子树立鲜活标杆,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条青石板巷,串起古今风雅;一堂浸润式传道,淳化一方民风。六尺巷礼让精神穿越时空,扎根寻常百姓家,正在书写着“礼让家风代代传”的生动篇章。(李晶晶 金洁 孙炳龙)

(责编:刘颖、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