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性迈入“全国工业大省”行列
“我省历史性迈入了‘全国工业大省’行列。”日前,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要负责人宣布。
据“皖高峰”观察,前些年,在不少人印象中,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现阶段,安徽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在全省经济版图中,工业经济的贡献度、显示度、辨识度大幅提升。
安徽为何被称为“全国工业大省”?凭借什么跻身工业大省?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上,安徽工业有何新目标、新路径?

安徽新兴产业代表企业——合肥京东方。张敏摄
上行,第12跃至第6
安徽官宣成为“全国工业大省”,有着坚实数据支撑。
“衡量一地是不是工业大省,工业经济总量和增速的位次是‘金标准’。”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研究的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本照表示,总量彰显位势,增速反映进势。
据他介绍,评价工业经济总量,主要看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营业收入。
目前,安徽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48万户,居全国第6位。2025年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营收2.7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在2020年,这一指标还排在全国第12位。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评判工业经济增速的核心指标。
今年1—7月,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7位,居长三角、中部第1位。放大观察尺度,“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
“在31个省区市中,安徽上述指标排名稳居前十,工业大省名副其实。”张本照说。
“皖高峰”注意到,今年7月18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介绍上半年工业运行情况时指出,“工业大省‘挑大梁’的作用突出,31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并全部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福建、安徽、河南、湖南实现8%以上的增长”。
安徽名列其中,这一表述说明,从国家层面审视,安徽是不折不扣的工业大省。
“工业动力”激活“经济活力”,今年上半年,工业对安徽GDP增长贡献率达44.3%。
发力,闯出“三条路径”
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安徽经济标签变了,那么,安徽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省委省政府顶层设计以及顶格推进等。落脚到具体实现路径上,不妨从三个方面观察。

铜陵有色生产的铜箔。受访者供图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生箔机钛辊轻转、铜箔卷曲成筒,这里是铜陵有色铜冠铜箔HVLP铜箔生产线。
“HVLP铜箔,即超低轮廓铜箔,具备超低轮廓、高均匀性、极佳信号传输等性能,是5G、6G通信和人工智能服务器中高端电路基板的关键材料。”铜冠铜箔总经理印大维告诉记者,HVLP铜箔的研制成功,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实现高端电子铜箔国产化替代。
铜陵有色是安徽传统产业代表企业,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诞生于此。眼下,这家“老国企”通过研发超薄铜箔、高精度无氧铜、高纯铜等升级产品,焕发“新活力”。得益于此,企业连续7年上榜“世界500强”。
新兴产业“树林变森林”。
前不久,安徽省委主要领导率安徽省经贸友好代表团访问摩洛哥,在卡萨布兰卡奇瑞展厅,为当地两位购买奇瑞汽车的用户交付钥匙。
这是安徽汽车产业向上攀登的佐证,也是当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上世纪60年代,江淮汽车打造出“皖产第一车”,揭开安徽汽车工业大幕。如今,“树林变森林”,安徽集聚奇瑞集团、蔚来汽车、大众安徽、合肥比亚迪、江汽集团、合肥长安、汉马科技等7家整车企业——“七驾马车”奔驰向前,不断跑出新速度。今年1—8月,汽车总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出口量均位居全国第1。

奇瑞生产线。人民网 郭昊摄
何止是汽车。在不少新兴产业领域,安徽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显示度越来越高——目前,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50%的光伏玻璃都是“安徽造”。
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
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先进材料、未来网络等7个重点领域,安徽正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其中,量子科技产业是“小树变大树”的典范。
十几年前的安徽合肥,与大多数城市一样,量子产业一片荒芜。2009年,发源于中国科大量子信息研究团队的国盾量子成立,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探索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以此为肇端,安徽走出一条“政府推动+科创驱动”的量子产业发展之路。
今天,穿行在合肥的“量子大道”云飞路上,时不时就能见到一家量子公司——一条路汇聚30余家量子科技企业,涵盖量子计算、通信和测量三大赛道,其中不乏头部企业。权威报告显示,安徽是我国量子企业最多的省份,合肥就聚集了90多家。合肥的量子产业在国内居首位,在全球仅次于美国旧金山(硅谷)。中国入围全球20强的4家量子企业中,有3家来自合肥。“三条路径”齐头并进,擦亮安徽工业辨识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十四五”以来,全省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1%,2024年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3.6%。
续航,借力乘势而上
跻身“全国工业大省”行列后,安徽工业经济如何再接再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这一战略任务,要求包括安徽在内的各省区市在发展工业经济上持续动脑筋、下功夫。
透过周期看长期。飞机起飞前,总要在跑道起点原地“轰发动机”。这不是无用功,而是为了蓄势,然后启动、加速,轻轻“点”地,冲向云霄······
安徽“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以及“三个往前赶”的奋斗目标也要求,全省要继续发挥、加大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
“皖高峰”注意到,在壮大提质工业经济方面,安徽“多条腿走路”。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
铝包钢——由钢芯、铝层组成的金属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高铁等场景。全国40%铝包钢,都产自黄山创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份额全国第1,缘于始终向创新要效益。”企业负责人汪富强透露,公司创新开发出特高强度、大截面、高伸长率、10%电导率等新产品新技术,有效提升产品性能、拓展应用场景。
目前,像创想科技这样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共有690户、居全国第8位。

10月17日,合肥国显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生产厂区全面封顶。张敏摄
昨天的眼光决定今天的高光,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增长——有效投资,意味着高质量增长。
10月17日,合肥国显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生产厂区全面封顶,为后续设备安装、投产运营奠定基础。记者了解到,这一项目总投资550亿元,是安徽新型显示产业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
一斑见全貌。“十四五”以来,安徽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年均增长都超过17%,高于全国年均增速7个百分点以上。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丰沃创业土壤。
“第一次收到‘免申即享’政策奖补资金时,我们深感意外,现在则是习以为常。”说这话的,是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人员。他所说的“免申即享”,即企业无需申请,就能享受到惠企政策资金。
两年前,安徽省财政厅牵头搭建的“免申即享”平台全面上线运行,用“过程无感”换取“企业有感”。截至2025年9月底,这一平台累计兑付财政资金218.3亿元,惠及企业4.5万家。
当地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没有最好,只求更好。在市场环境第三方评估中,安徽得分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4。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