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安徽向前丨马鞍山含山:从“铸造之乡”到“智造新城”
秋日的淡淡凉意,拦不住“铸造之乡”安徽含山的前进步伐。
这不,位于含山经开区的帅翼驰(安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帅翼驰”)厂区内,一个个巨大的“保温桶”正在装车,准备发到客户手中。

航拍含山经开区。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桶内储存的是刚刚熔炼完成的液态铝合金,我们采用这种‘铝液直供’的模式,让周边200公里内的客户三小时左右即可收到原料直接投产,从而省去二次熔融铝锭环节。”看出记者的好奇,公司总经理应辉介绍说。
深耕再生铝领域的帅翼驰,自打2023年落户含山,便精准锚定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其“铝液直供”模式,既为客户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能耗。“公司现阶段年产20万吨再生铝,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该模式供应市场,每吨能为客户节约成本六七百元。”应辉说。
不仅如此,帅翼驰还将熔保一体炉直接嵌入下游企业,更是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铝料直接在现场二次利用,进一步节约成本。这个铸造产业中供应无忧的“中央锅炉房”,让下游产能拉满。

帅翼驰车间内的“保温桶”。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与帅翼驰“地面突破”相呼应的,是安徽智鸥驱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鸥驱动”)正书写着的低空经济“天空答卷”。这家2021年由追梦青年创立的企业,如今已成长为国内大载重无人机动力系统的“领跑者”。
走进智鸥驱动的5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技术人员正在组装调试“凌岳一号”eVTOL飞行器,这款灵感源自凌家滩玉版的载人设备,以800VDC高压系留直驱技术破解同类产品续航焦虑,有效载荷450kg,可载4人用于文旅观光。
“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三电’系统,攻克了在高压、高功率密度下的绝缘、散热等难题,实现了大载重无人机动力系统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自主化。”公司总经理汲自强介绍道,目前国内200公斤级以上无人机中,有80%采用了智鸥驱动提供的动力解决方案。

智鸥驱动的新厂房内,工程师正在组装“凌岳一号”eVTOL飞行器。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目前,公司已形成研发、生产、测试、销售一体化格局,产值持续增长。
轻资产、重研发是智鸥驱动的一大特点,这个研发人员占比超45%的年轻团队,让企业连续两年产值翻倍。“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含山人,我希望未来不仅可以让家乡在低空经济的赛道上抢占‘先手’,还能形成集聚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汲自强说。
两家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含山“筑巢引凤”的精准服务。智鸥驱动曾受困于厂房狭小、人才短缺,政府不仅协调标准化新厂房,还通过专场招聘、校企合作引才育才;帅翼驰则依托产业集群区位优势,实现供应链高效协同。
从再生铝的绿色升级到低空飞行器的技术突破,帅翼驰与智鸥驱动的实践,勾勒出含山产业向“新”的清晰路径。
“近年来,含山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轻量化新材料首位产业,立足自身基础,找准比较优势,推动传统铸造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取得了积极成效。未来,我们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搭建‘政府+科技+金融+人才’平台、组建多层次基金体系、建设多区域研发飞地和青年人才工作站,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含山转化落地、更多青年人才在含山创业就业,不断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含山县委书记钱俊介绍说。
从“铸造之乡”迈向“智造新城”,含山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先进制造的蓝图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点击进入专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