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源化工:向“新”而行焕新颜

连续四年跻身“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昊源化工做对了什么?这是安徽阜阳颍东化工园区企业家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
8月底,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179.39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446位,较2024年提升29位。
此外,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昊源化工也强势入围。
昊源化工厂区。颍东化工园区供图
“获得这些殊荣,是企业坚守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成功实现从传统煤化工向绿色高端化工转型的生动注脚。”昊源化工总经理助理吴珍汉感言,昊源的进阶之路,为传统化工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战略抉择:“退城进园”激活转型动能
谈及昊源化工,不少阜阳人都十分熟悉,其前身是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的阜阳县化肥厂。化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也曾风光无限,可当行业深受产能过剩困扰,效益持续下滑,转型升级变得迫在眉睫。
2016年,对于昊源化工的发展来说十分关键。这一年,企业响应政府“退城进园”号召,进驻颍东化工园区。
“关闭老厂,进入新园区,恰好给了我们调整产业布局的机会。我们采用‘建成一批、停产一批’的产能置换策略,让老装置成为转型期的‘压舱石’。”吴珍汉介绍,企业牢牢抓住“退城进园”这一机遇,果断确立了高端化、低碳化发展路径,成功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场壮士断腕般的战略迁移,不仅让企业挣脱了空间掣肘,更清除了旧产能包袱,积蓄起向绿色高端跃进的新势能。
绿色实践:科技赋能重塑产业版图
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步入阜阳颍东化工园区,传统煤化工高耗能、高污染的形象被彻底颠覆。
这背后,是斥巨资打造的清洁生产体系。科技创新成为这场蜕变的核心引擎。
走进昊源巨型控制中心,由154块屏幕组成的智慧“大脑”实时监测着生产全流程,确保动态精准管控“三废”排放。
“我们的锅炉尾气达到超净排放,污水在安徽省化工行业首家实现零排放,废渣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吴珍汉说,现代化的厂区一度成为“网红的打卡地”,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
十年坚守换来累累硕果:公司亩均效益居安徽全省制造业前列,连续获评工信部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
这条用科技绘就的绿色发展之路,让黑色煤炭在绿色工厂里焕发新生机。
除了厂区环境,转型成效另一个直观的体现是产品价值链的重构。目前,昊源化工已形成以尼龙66、聚苯乙烯等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品矩阵,相关产业产值占比达42%。其中吗啉系列产品拥有多项国家专利,产能居亚洲首位;二甘醇胺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
昊源化工高端尼龙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高飞跃摄
“对化工行业来说,技术进步尤为重要。”昊源化工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大院、大所、大学等加强合作,在化工新材料开发等方面进行核心技术攻关。过去3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11.33亿元。
目前,昊源化工已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我们通过优化研发机制,实现从实验室到量产的高效转化。”吴珍汉介绍,企业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构建起“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从老厂区的浓烟滚滚到新厂房的蓝天白云;从过去单一的生产线,到现在横跨四大板块的40余种高端化学品矩阵;从被动适应环保要求到主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昊源化工以“千亿规模、百亿利税、百年昊源”为战略坐标,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绿色化工产品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初心。
当一块块黝黑的煤炭在创新熔炉中淬炼出晶莹新材料,这座皖北化工龙头向世界证明:传统产业破茧成蝶的密码,就藏在科技与绿色的双翼之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