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经济

安徽中行:绘就江淮大地乡村振兴好“丰”景​

2025年09月23日10:03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稻香阵阵,蟹满塘,菊开遍野秋意浓。江淮沃野之上,一派丰收美景,这不仅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更源于持续奔涌的金融活水。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以下简称“安徽中行”)以金融之笔书写为民情怀,在江淮大地绘就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画卷。​

省中行图释: 在亳菊种植基地,采摘工人们穿梭于花田之间,将朵朵饱满的菊花收入篮中

在亳菊种植基地,采摘工人们穿梭于花田之间,将朵朵饱满的菊花收入篮中。省中行供图

“贷”动丰收:暖心金融护航粮满仓​

夏季农忙关键期如约而至,作为“皖北粮仓”的核心承载地,宿州的田间管护、粮食生产进度直接关系区域粮食安全根基。“今年高温天旱得厉害,化肥农药又涨价,手里的周转钱跟不上,今年的收成悬了!”种粮大户张大叔望着自家连片农田犯了愁。​

宿州中行客户经理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走入田埂开展实地调研,精准定制“银保贷”服务方案,帮助种植户们采物资、稳收成。随着资金的及时到账,张大叔感叹道:“中行的钱来得比浇地的水还及时!真是解了大问题,今年的秋收终于有盼头了。”​

这只是安徽中行助农纾困的一帧剪影,同样喜获丰收的,还有池州某粮食收购企业。“粮食今年产量不错,我们收的也多,但当时烘干设备跟不上了,真是着急!”该企业负责人回忆。池州中行迅速响应,通过“粮食收购贷+农业龙头贷”定制化综合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500万元资金支持,推动设备升级落地。如今,升级后的烘干设备不仅提升了粮食烘干效率,还帮助企业扩大服务范围,促进粮食收储,保障粮食安全。​

产业兴菊:金融活水浇灌“致富花”​

阜阳某企业的千亩茶菊基地里,杭白菊、香菊竞相绽放,清香袭人。企业在扩大规模时,曾面临资金不足的困难。“我们成立了种植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2000余亩土地承包协议,但规模上来后,资金压力一下子就大了。”该负责人坦言。阜阳中行在走访调研中了解情况后,依托《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实施方案》,以“信用+担保”的融资模式,及时为企业提供750万元资金支持。​

在药都亳州,“亳菊”作为中国传统药用植物,既是四大名菊之一,更是中医药材的重要原料。对于亳菊生产企业而言,秋季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资金需求最迫切的时期。“这几年群众对养生越来越重视,订单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从采摘、加工到包装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周转确实太困难……”当地一家知名花茶企业负责人感叹道。亳州中行第一时间与该企业对接,制定金融服务方案,提供1000万元“花茶贷”资金支持,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如今,阜阳、亳州两地的农户们正忙碌地采摘菊花,企业的生产线也在加速运转,一朵朵小小的菊花,已在金融活水滋养下,绽放成带动皖北农户增收的特色产业。​

链上发力:普惠助力“养”出好蟹虾​

“虾苗、蟹苗、饵料都要现钱,可塘里的水产得养半年,回款还得等,资金一直转不开!”在河网密布、水质清冽的马鞍山大陇镇,不少养殖户都有这样的烦恼。当地以螃蟹、龙虾养殖为特色,但下游小微水产收购主体因规模小、缺乏有效抵押物,面临融资难题;整个产业链的资金“堵点”,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水产产业的升级节奏。​

针对客户需求,马鞍山中行创新推出“核心企业+链农普惠”服务模式:先为当地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800万元资金支持,再沿产业链延伸服务,为其合作的83家养殖户、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不仅助力养殖户们优选优质苗种、更新养殖设备、采用科学饲养方式,更推动当地水产产业整体提质。这种“链上赋能”的金融服务,如同产业链的“黏合剂”和“润滑剂”,将分散的养殖主体与核心企业串联、联动起来,促进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金到位后,我不仅换了优质蟹苗,还添了新的增氧设备,卖螃蟹的回款也及时。现在看着塘里螃蟹长得壮,心里特别踏实!”养殖户李师傅欣喜地说。如今,大陇镇龙虾成活率较往年提高20%,螃蟹亩产增幅达15%,产业链整体效益显著提升,马鞍山中行也成为当地养殖户口中“值得信赖的水产合伙人”。​

截至2025年8月末,安徽中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300亿元,年内新增超210亿元。从粮田到菊园,从收购现场到产业链条,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服务网络越织越密,产品体系持续创新,将更丰富的产品、更精准的服务,持续润泽皖乡沃土,绘就江淮大地乡村振兴好“丰”景。(陈硕 郭涵宜)​

(责编:刘颖、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