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亮相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教中国》——系统分享“水利工匠”培养“水院答卷”

8月30日,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教中国》栏目播出专题访谈《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造就更多“水利工匠”》。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胡珩峰应邀做客演播室,与水利部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河海大学教授王济干,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金等嘉宾深入对话,系统介绍学院服务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
国家战略呼唤“未来型”建设者
总投资1.2万亿元、总装机7000万千瓦的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项目正式启动,再次凸显我国对高素质水利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胡珩峰介绍,面对超级工程、智慧水利的时代命题,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培养更多“懂水利、有情怀、会创新”的高素质“水利工匠”,为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安徽方案。
“三注重”: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学院坚持73年“德业双修、工学结合”的育人传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注重”模式: 一是注重厚植情怀。构建水文化育人“四梁八柱”,实施“三进三送三提升”,让学生“知水、爱水、兴水”。
二是注重实践教学。建成理实一体实训室、智慧水利科创中心、大禹实训馆等53个校内基地,与安徽省属重点企业共建8个现代产业学院,与水利单位共建共享40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工程项目搬进课堂”。
三是注重“双师”培育。打造“双百”引领、硕博为主体、行业导师和产业教授为支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近三年承担横向课题200项,专利转化31项。
“三紧跟”:深耕产教融合
学院把产教融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路径,提出“三紧跟”:紧跟行业需求设专业、紧跟工程实践抓教学、紧跟水利发展做科研。构建“行业搭台-企业出题-水院承接-成果共享”科研机制,“把论文写在江河湖泊上,把技能练在工程一线”。
数字化赋能,打造智慧水利新赛道
锚定智慧水利发展方向,学院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新开设“智慧水利技术”等6个专业,升级改造“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28个传统专业,撤销15个滞后专业,试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微专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融入教材与课程的新形态中,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变革的高阶技能与创新精神。
“职教出海”输出安徽实践
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学院坚持“教随产出、校企同行”,已向沿线国家输出14个职业教育标准,共建3个海外学院,为中资企业培养本土化人才7600余人,入选中欧实习就业人才培养基地,荣获中泰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入围教育部“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培育单位。
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首批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胡珩峰在访谈中表示,未来学院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水利职业教育新模板”,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