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郑蒲港新区:为民办事小温度 学习教育大热度

2025年08月08日15:15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郑蒲港新区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推动民生实事办理更精准、更接地气、更富成效。新区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温度”,持续提升学习贯彻的“实践热度”,努力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让新区群众切实感受到“路好走、车好停、事好办”,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实施“路面修缮行动” 让群众路更好走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郑蒲港新区针对部分路段因长期重载车辆通行出现路面破损、桥梁老化破损,影响群众出行安全和企业货物运输效率等问题,以“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为抓手,整合多部门资源,精准施策推进“路面修缮行动”,将“修好一条路”“维护一座桥”等民生小事办成暖心实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新气象。目前,新区对辖区内主要道路、桥梁进行全面排查,确定破损路面面积约为1050平方米,破损桥面面积约为280平方米,已第一时间安排第三方施工队伍对破损路面桥面开展维修工作,并安排专人每周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新出现的小问题,避免隐患扩大。此外,新区还同步优化周边交通标识标线,方便村民出行和企业员工通勤。

“以前这条路有很多破损洼陷的小坑,晚上散步经过的时候,经常害怕被绊一跤。现在路面修好了,平整又好走,我们晚上散步心里踏实多了。”群众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新区道路桥梁的修复维护,不仅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更让企业感受到了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如今,行驶在平坦通畅的道路上,企业负责人也表示,“道路修好了,货车跑起来更稳了,我们对扩大产能更有信心了。”

郑蒲港新区良好通畅的道路。

郑蒲港新区良好通畅的道路。

实施“便民停车行动” 让群众的车更好停

在郑蒲港新区镇淮公园停车场,现有停车泊位42个,并配套建设了12个公共充电桩,可以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该停车场于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后,有效缓解了非机动车侵占人行道、绿化带等现象,切实提升当地市容环境,方便市民出行。“停车场建成后,我们停车方便了许多,路边再也没有乱停乱放的车了,人行道也宽了,道路环境也更美了。”市民刘良平开心地说。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郑蒲港新区针对“停车难”“车位少”的情况,积极开展“便民停车行动”,以方便市民出行为目的,构建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高效利用停车资源,规范城市停车秩序,满足停车需求。今年以来,新区持续推进配建停车泊位、道路停车泊位等,累计新增城市停车泊位数1351个,包括公共停车泊位数146个。同时,新区优化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由综合行政执法局会同交警、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规停车行为,维护良好的停车秩序,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的停车环境。

郑蒲港新区镇淮公园停车场。

郑蒲港新区镇淮公园停车场。

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 让群众的事更好办

“今天来办开超市的证,原以为要填表等几天,没想到半小时就拿到了,效率真高!”近日,在郑蒲港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市民王孝伟手持崭新的营业执照,对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提供的“一件事”集成服务连连称赞。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郑蒲港新区针对政务服务中存在材料重复提交、多部门往返跑动等痛难点问题,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依托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破市场监管、消防、住建等部门的数据壁垒,通过系统互联互通与数据智能核验,将多项审批业务整合为“一次申报、一网通办”,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新模式。目前,新区在服务大厅设置工程建设、社会事务、不动产登记、公积金、安环、办不成事等6类综合服务窗口,提供从咨询到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同时新区通过“皖事通办”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方便群众登录安徽政务网线上提交材料,实现前端统一受理、后端集中办理的“前店后厂”模式,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实现政务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由“程序合规”向“群众满意”转变。此外,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郑蒲港新区还持续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一件事”智能填报、智能审批,通过数据共享、部门核验等方式,实现证明免提交。目前,已梳理汇总服务事项95个,证明材料185个,共实现免提交166个,免提交率为89.7%。

新区政务服务大厅。

新区政务服务大厅。

下一步,郑蒲港新区将持续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扣抓实开门教育,办好暖心实事的工作思路,从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推动更多惠民举措落地见效,让民生温度直抵民心深处。(华伯乐 丁刘彬 文/图)

(责编:苏恒、韩震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