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周六之约”

早上八点,阜南县锦绣华庭小区的广场,几张便民服务桌前已排起长队。这边,物业项目经理正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业主反映的问题;那边,志愿者正麻利地帮老人清洗沾满污渍的地垫,剪刀划过发丝的细微声响与业主的笑声交织成温馨的晨曲。这是阜南县“周六物业服务项目经理接待日”的日常场景,一场始于沟通、归于民心的基层治理实践,正让这座县城的每个小区都洋溢着“家”的暖意。
机制为基:把“临时沟通”变成“常态约定”
“以前家里漏水找物业,跑三趟都见不到负责人;现在每周六,项目经理准在小区等着我们,这点太让人踏实了!”家住天阜广场小区的张阿姨手里攥着刚填好的问题登记表,语气里满是认可。为打破业主与物业间的“沟通壁垒”,阜南县将每周六定为固定接待日,从商业小区到安置小区,全县92个住宅物业小区实现“全覆盖”,让业主的诉求有了稳定的“出口”。
为确保接待不走过场,阜南县建立一套“闭环式”问题解决机制:业主反映的问题被分为“即时办”“限时办”“协同办”三类——灯泡损坏、垃圾清运不及时等简单问题,要求物业当场联系维修人员处理,70%以上能实现“当日结”;像管道老化、停车位规划等复杂问题,则由项目经理牵头列出清单,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时限,登记进电子台账,次月接待日前必须向业主反馈进度。天阜广场小区曾因夜间邻里噪音扰民被业主多次投诉,接待日收集问题后,物业公司当晚就上门与双方业主进行沟通,当天就解决了业主反映的问题,这样的效率让业主纷纷点赞。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接待活动超1200场,接待业主约3100人次,单场最高接待30余人,收集各类问题近5000件。一本本写满字迹的登记册、一张张问题处理回执单,见证着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服务为桥:让“冰冷小区”暖成“温馨家园”
“以前觉得接待日就是‘听抱怨’,现在还能顺便理个发、领个小礼品,孩子们也能在旁边参加手工活动,一家人都乐意来!”凯旋城小区业主李大姐的话,道出了活动人气攀升的秘诀。阜南县在接待日中融入多元便民服务,让“反映问题”与“享受便利”同步发生。
春季,小区广场上摆起免费义诊台,组织社区卫生站医生为老人量血压、讲养生;夏季,志愿者带着洗洁精和刷子,帮业主清洗油腻的地垫、纱窗;端午节前夕,物业还会组织“业主包粽子、送艾草”活动,业主们带着拿手菜围坐在一起,在分享活动中唠家常。锦绣华庭小区的王大爷说:“上次接待日,物业不仅修好了单元门的门禁,还给我们免费理发,理发师手艺不比理发店差,这样的活动谁不支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悄然改变着小区的氛围。曾经关起门来各过各的邻居,开始在活动中打招呼、互相帮忙;业主微信群里,抱怨少了,分享小区美景、互助信息的多了。天阜广场小区更是从2024年度的“黑榜”小区,蜕变成如今的“红榜”小区,业主满意度从不足50%跃升至92%。
创新为翼:从“线下接待”到“全时响应”
“喂,是张经理吗?我家厨房下水道堵了,能不能派人来看看?”晚间10点,尚鼎国际小区的业主拨通了公示栏上的项目经理电话,半小时后,维修人员就赶到了现场。这得益于阜南县推出的“24小时响应”机制——每栋楼单元门口都贴着项目经理的姓名、电话和微信,业主随时能联系上负责人,紧急问题1小时内到场处理。
针对复杂问题,阜南县还探索出“物业+社区+业委会+职能部门”的协同机制。比如有小区业主反映周边商铺油烟扰民,物业公司单独协调无果,社区立即联动城管部门上门检测,一周内就督促商铺安装了油烟净化器。这种“多方联手”的模式,让跨部门的难题不再“卡脖子”。
如今,“周六之约”早已超越了“物业接待”的范畴,成为阜南县基层治理的“金名片”。(宋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