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安徽和县:初中寄宿学位“零”突破

2025年07月18日15:08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府谷县,一家早点摊前热气腾腾。“初中功课越来越深,我们夫妻只有初中文化,想教也够不着啊!”提起安徽老家(和县白桥镇)即将读初一的儿子小豪(化名),摊主王师傅语气满是无奈,孩子的学业成了他最大的牵挂。

王师傅的困境,正是和县众多务工家庭子女教育难题的缩影。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和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课后学业辅导缺位、生活关怀不足、性格发展受限成为普遍痛点。在此背景下,留守儿童家庭对于规范化、有保障的寄宿需求与日俱增。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和县县委、县政府以“开门教育”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破解“寄宿学位供给不足”这一突出难题列为重点民生实事。2025年6月,一份承载着众多家庭期盼的寄宿方案终于落地——和县中学与新建的和县实验中学联手提供400个七年级寄宿学位,一举实现和县公办初中寄宿“零的突破”。

“开办寄宿制,意味着24小时的责任和成倍增加的管理压力,但解决务工家庭实际困难,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我们的责任。”和县中学校长范明锁道出学校开办寄宿的初衷。为保障顺利实施,县教育局统筹协调,组织学校前往马鞍山一中等拥有成熟寄宿办学经验的学校深入调研,重点学习生活管理、晚间学业辅导、家校沟通、安全保障等核心环节的运行机制,推动成熟模式“本土化”。

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方案核心聚焦“普惠”和“管用”。学校打破户籍学区限制,全县应届小学毕业生均可报名,最大程度体现公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住宿费,让每个家庭每年至少减少5000元经济支出;寄宿条件舒适安全,宿舍为标准4人间,配备“上床下桌”(上层床铺,下层书桌衣柜一体)、独立卫浴、空调及24小时冷热水供应;食堂由专业餐饮企业运营,正规渠道采购食材,确保安全营养,同时配备专业生活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全方位保障孩子学得舒心,吃得放心。

此外在教学设计上,学校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的实际关切,力求提供多元化供给。 对于像王师傅这样担忧孩子课后学业辅导的家庭,和县中学提供有力保障,其“专业生活教师+专任教师晚间辅导”的“白+黑”模式,精准对接核心需求。 这让远在陕西的王师傅吃下了定心丸:“孩子在县城有好学校上,学习和生活都有人管,还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与此同时,县教育局与学校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部分家庭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关注。今年新建的和县实验中学凭借其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丰富的社团活动,精准契合家长对孩子全面成长的深层期待。“我们理解的寄宿教育,不仅是提供一张床铺,更是构建一个滋养心灵、激发潜能的生活、学习共同体。”和县实验中学负责人隋孔军表示,“通过优越的硬件环境和精心规划的社团活动体系,帮助寄宿生拓宽视野、发展兴趣、提升协作与沟通能力。”

寄宿制的推出,引起众多家庭的广泛关注。经过严格的“线上初审-线下复审-综合评估(包含身心健康、生活自理能力、行为习惯等)-健康筛查”等流程,最终有264名学生获得首批寄宿学位。小豪也顺利成为和县中学首批寄宿生,看着崭新的宿舍楼,他满眼期待:“以后这里就是我第二个家了。”

“零的突破”只是起点。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许克飞介绍:“考虑到初中三年学制的特点,我们采取‘总量控制、分批投放’的策略,着力构建动态平衡机制。今年提供的400个寄宿学位,重点保障2025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新生需求。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根据实际需求和学生成长周期,持续为每届新入学的七年级新生提供相应寄宿学位保障,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从“0”到“400”,这一历史性的跨越不仅承载着全县务工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殷切期盼,更彰显了当地政府破解民生难题的决心与担当。“现在就等开学了”家长们这踏实的守望,正是对该项民生政策最好的回应。(祝伟宏)

(责编:苏恒、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