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萧县杨楼镇路套村“521”工作法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2025年07月09日15:2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萧县杨楼镇路套村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探索“521”工作法,通过科学划定走访机制、规范工作流程、聚焦民生实效,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治理新动能。

以“521”工作法构建治理新格局。“521”工作法是路套村立足基层实际形成的系统性治理机制。“5”重覆盖:划定500米走访服务半径,将全村科学划分为若干网格,确保走访入户无盲区、村民需求无遗漏,实现“用脚步丈量民情”全覆盖。“2”次深耕:明确工作人员每周至少开展2次常态化走访,动态收集群众诉求,建立“民情日记本”,确保诉求发现及时、问题解决迅速。“1”心为民: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核心目标,将路灯维修、农田灌溉、矛盾调解等民生事项纳入治理清单,形成“走访-收集-解决-反馈”的闭环服务链条,推动治理效能精准对接群众期待。

以标准化运作夯实服务根基。为保障工作法落地见效,路套村构建“三化”工作流程。计划科学化:村委会统筹制定月度走访计划,结合农时季节、民生热点划分走访重点,如春耕时节聚焦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汛期侧重安全生产巡查,确保走访工作有的放矢。走访务实化:工作人员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采取“拉家常+察实情”方式,既收集具体问题,也倾听发展建议。解决闭环化:建立问题分类处置机制,简单事项现场解决,复杂问题提交村“两委”会议研办,重大事项对接镇直部门协同办理,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管”。去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400余户,收集各类诉求127条,解决群众问题112件。

以治理成效激活乡村活力。“521”工作法推行以来,杨楼镇路套村基层治理呈现“三升三降”新态势。民生温度升级,痛点问题下降:累计解决农田灌溉设施改造、村道亮化工程等民生项目8个,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群众满意度较去年提升35个百分点。治理效能升级,矛盾隐患下降:通过常态化走访,提前化解宅基地纠纷、家庭纠纷等潜在矛盾23起,全村矛盾纠纷同比减少40%,安全生产事故保持“零发生”。参与热度升级,治理成本下降:村委主动下沉服务带动村民自治意识增强,村民自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防溺水监督等工作,形成“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共治格局。

以可复制路径拓展治理深度。路套村“521”工作法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创新需把握三个关键点。党建引领是核心:通过村“两委”统筹推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群众参与是基础: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让村民成为治理主体。实效导向是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根本落脚点,用“看得见的变化”提升群众获得感,助推基层治理见实效。(徐冰 李兰凯)

(责编:黄艳、韩震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