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枫"景这边独好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在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的进程中,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清枫网格党总支聚焦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需求,于枫丹园小区、清华园小区建成“红枫暖邻・家门口的幸福驿站”。作为基层党群服务的前沿阵地,驿站通过优化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效能,将党建引领转化为具象化的惠民实践,让党群服务既有实体依托,更具民生温度。
“张大姐,我这条新裤子裤脚太长,麻烦您帮忙裁一下!”家住清华园的李大姐拿着新买的裤子,熟稔地走进红枫驿站。志愿者张琴阿姨立即拿出软尺,仔细测量:“放心,保证给你改得合身又好看!”李大姐笑着分享:“以前改裤脚得跑去菜市场,不仅收费高,还不方便。现在好了,在小区里就能解决,付的钱还能做公益,既便利了生活,又奉献了爱心,一举两得!”这看似平常的对话,正是红枫驿站“暖心服务计划”的日常缩影。清枫网格党总支充分挖掘小区能人资源,打造“家门口”便民服务圈,1元理发、2元缝补、磨刀磨剪等低偿服务,精准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小麻烦”。“低偿服务+爱心循环”模式,让驿站成为邻里互助的能量中转站,更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移步枫丹园的幸福驿站,另一番温馨场景映入眼帘。居民代表、红色小管家、物业负责人和社区工作人员围坐圆桌,正就安装非机动车棚一事展开热烈讨论。作为“枫尚调解室”的重要阵地,驿站深度践行“枫桥经验”,通过邻里茶话会、民情议事角等活动,将矛盾化解在楼栋,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截至目前,已推动充电桩安装、楼道照明改造等12项民生实事落地,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网络。
在这里,驿站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协商平台,更是邻里情感升温的催化剂。手工串珠、非遗扎染等趣味活动接连开展,邻居们在切磋技艺、闲话家常中,从陌生人变成了亲密邻里;新就业群体在忙碌奔波后,也能在这里充电、纳凉、饮水,感受社区大家庭的贴心关怀,驿站俨然成为凝聚民心的红色磁场。
群众利益无小事,细微务实暖民心。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最小、最活跃的“细胞”。做好民生工作,需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烦心事做起,需要每位工作人员日积月累的“尺寸之功”。当前,清枫网格党总支持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通过“微服务”实现便民“零距离”,把小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让“红枫暖邻・家门口的幸福驿站”成为永不褪色的红色地标。(陆丹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