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台48项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
推广“检查码”无“码”不检查

《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5版)》经省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近日正式出台,分为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及加强改革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4个方面,共48项,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动营商环境全方位优化。相关举措原则上2025年11月底前完成。
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安徽商报、元新闻记者了解到,安徽省高度重视创优营商环境工作,2019年以来安徽省每年推出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截至2024年更新实施至6.0版,累计推出对标提升举措800多项,助力安徽省更多指标效度接近或达到全国标杆水平。
2025版举措在总结梳理过去6版对标提升举措实施情况基础上,巩固实施行之有效的举措,优化改进需要调整的措施,同时针对新问题推出创新性举措,推动提升举措持续迭代升级。比如,提升举措提出2025年城网、农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分别不超过1.05小时、2.63小时,较2024年分别大幅压缩47.5%、57.1%;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在更大范围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
《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5版)》明确,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安徽省将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落实,深入整治民生等重点领域垄断行为,重点查处针对中小企业的限定交易、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以及固定商品服务价格、划分市场等垄断行为。
信用“一次申请全面修复”
新版提升举措注重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痛点、难点问题为靶点,针对性推出更高效率、更优质量的服务解决企业难题。
在融资支持方面,通过提供“中标贷”“政采贷”专项金融服务、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在人才服务方面,推进跨区域职称异地确认和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企业信用修复上,强化司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信用服务机构等协同修复和结果共享互认,实现“一次申请全面修复”。
聚焦企业反映较多的公共政策兑现、拖欠企业账款等突出问题,安徽省今年将持续开展改革攻坚和专项整治,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新版提升举措明确,将合法性审查作为作出招商引资承诺的前置程序,做到应审尽审,及时纠正违规承诺、不良竞争等行为。建立政务诚信档案,健全政府信用情况监测机制。建设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政府招商引资合同协议履约监管平台,强化履约情况全周期、闭环式动态监管。同时,畅通政府违约失信投诉渠道,完善违约失信行为认定处置、共享公示等机制,及时妥善化解“说到做不到”等问题。
推广应用“检查码”
通过点面结合持续巩固优化安徽省营商环境,2025版提升举措还将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作为今年重点任务,明确提出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合理统筹省市县三级行政检查计划,探索打造统一高效的数字化行政检查执法平台等。安徽省将推广应用“检查码”,全面实行“扫码入企”,做到“无码不检查、检查须亮码、企业可评价”,加强对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等行为的智能预警和监督。
健全涉企投诉举报甄别处理机制,安徽省还将探索建立涉企投诉举报“黑名单”制度,有效遏制恶意举报、滥用举报权利进行职业索赔等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行政执法行为监督。新版举措提出,畅通行政执法问题反映渠道,建立行政执法情况定期评估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执法行为警示、整改力度。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整治,突出整治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同时,深入推行非现场监管。加强非现场监管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各行业领域“无感监测”对象清单、“无事不扰”事项清单及非现场监管标准。强化技术应用,拓展非现场监管应用场景,实现远程管、易分类、早干预。
深化包容审慎监管,下一步安徽省将完善并落实行政执法免处罚、免强制及减轻处罚事项清单、行政执法“观察期”等制度,对依法可以采用提醒、告知、劝阻等方式处理的,更多采用柔性执法方式。深化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工作,研究制定评估工作指引,依法依规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执法对经营主体产生的负面影响。
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刘媛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