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近日,在合肥高新区的合肥中科知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带领团队对公司自主研发的电磁AI技术设备进行调试。
“通过这个小设备,不需要佩戴电极,也不需要去除衣物,用户就能无感完成心电图监测。”合肥中科知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冬说,这个设备每秒钟发射上千次的电磁波,然后接收再通过回波的AI分析,约60秒就能掌握用户心脏的健康情况。
成立于2023年7月的中科知奇,核心技术源于中国科大智能感知实验室,是中国科大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的受益者。这项改革改变传统赋权改革模式,采取“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把试点单位的所有权让渡给科研团队,科研团队获得所有权后自主决策成立企业,解决科研人员不愿转、不敢转的问题。
张冬表示,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激发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热情,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学校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就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堵点,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2020年,中国科大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2022年,安徽省开始在省属高校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2023年,试点单位扩展到106家。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累计赋权成果1109项,成果估值5.6亿元,催生出中科离子、中科太赫兹、中科采象等一批科创企业。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快构建要素充分集聚、供需精准对接、服务高度集成、成果高效落地的成果转化生态体系,打造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2.0版。对省属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分类指导,挖掘赋权典型案例,组织科大硅谷、投资机构、技术转移机构与试点单位加强对接服务,进一步推动省属高校院所成果转化。
金融是浇灌创新之花的源头活水。今年,安徽省将推出科技零基预算改革2.0版,撬动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深化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
人才是创新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安徽省将引导更多科研单位开展人才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不少于50个。打通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的绿色通道,精准选派“科技副总”。加强海外人才引进,探索开展外国人才服务保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大力实施“千人特训营”项目,培养“五懂”人才350名以上。深化科研单位综合授权改革,让科研单位及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创新创造。(记者 鹿嘉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