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博”揽英才 “智”启未来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前不久,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合肥幺正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等93家单位备案设立第十六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通知》,其中,肥西县2家单位在列,分别为:中科(安徽)智慧健康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宇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至此,肥西县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达12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各6家。依托博士后工作站,肥西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博士后人才在科技前沿领域攻坚克难,不断汇聚创新力量。
走进肥西县的安徽宇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智能物流系统集成服务商与智能装备制造商,这里被誉为激光导航自动导引运输车(AGV)的“摇篮”,从精密零部件加工到整车装配,再到算法调试与场景验证,每一步都凝聚着尖端技术与工业智慧的结晶。
在测试区,一台AGV正模拟工厂环境进行避障测试,这是该公司首席移动机器人技术专家刘友和同事一起研发的一款AGV,通过融合激光雷达与视觉数据,构建高精度环境地图,即使遇到突然出现的障碍物,也能规划最优避障路径。
“来到肥西半年多,我们利用调度算法,促进机器人分工合作,提升效率,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如今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会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推动国产物流机器人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刘友说。
当精密机械与数字算法深度融合,当“笨重”的工业设备变得“聪慧灵动”,一场悄无声息的生产力革命已然到来。而这场革命的终极目标,正如车间墙上的标语所写:“用机器人解放人力,用智能重塑工业。”
青年人才是战略科技人才的源头活水,博士后作为青年科技人才的中坚力量,如何吸引并留住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实现从引进到扎根的转变?
肥西县人社局与博士后设站单位协同发力,给出了答案。
肥西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后,在招收博士后的基础上可以申报一次性设站补助、博士后生活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生活补贴,设立科研项目的还可以申报科研项目资助。近三年,享受博士后省市级生活资助共298.2万元。
同时,肥西县人社局出台人才相关政策,先后为3家新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发放15万元建站补贴,为14名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发放29万元生活补贴;2024年发放博士后科研人员生活补贴17万元。
此外,肥西县依托科技招商策略,积极促进高端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与中科大、合工大及市科创集团等建立了成果转化协作机制,不断推动“创智汇”双创精英挑战赛“双招双引”工作的质量提升,同时加大对项目的投入力度,强化绩效管理,致力于培育一批顶尖的高端人才团队。
在安徽中科光电色选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深耕创新,成功研发出了“拳头产品”——煤炭智能干选机。该设备具备精确、高效、节能的全自动矿石分选能力,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海外。
而这台设备参加了肥西县举办的“创智汇”双创精英挑战赛,荣获先进制造技术类产业创新团队奖,获得20万元的资金奖励。
“虽说与企业每年3000多万元的创新研发经费相比不算多,但对于企业研发人员来说,政府20万元的奖励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肯定。”该公司科技成果转化部部长朱亦翔说。
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引领一项科技创新,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
截至目前,肥西县域国家级高新企业达995家,专精特新企业205家,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238个,高层次人才总数近2300人,其中市级以上人才270余人。2025年,县域有效发明专利4168个,实现产学研的良性互动。
人才为笔,科技为墨,肥西借博士后工作站之力,启创新引擎,绘产业升级宏伟蓝图。从“跟跑”到“领跑”,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顶尖人才在此汇聚,科研势能正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未来,肥西将持续厚植创新沃土,广纳四海英才,让智慧的火花,点燃高质量发展之火,燎原四方。聚天下才,兴一方业,智创未来,肥西在路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