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带您游安徽——“春游江淮”入境游采风行
安徽蚌埠:“靓淮河”点亮“珠城”

人民网蚌埠4月16日电 (陶伟、陈若天)四月春光正好。俯瞰春日里的淮河蚌埠段,百年铁路桥下,碧波荡漾的淮河水与五颜六色的花海交织,熙熙攘攘的游人畅游其间,勾勒出一幅令人痴醉的生态画卷。
“太漂亮了!”4月12日,游览完“靓淮河”工程,蚌埠学院美籍教师Marcus用一口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赞叹。此时,作为蚌埠女婿,居住蚌埠5年的他感叹,在这座皖北城市不仅能品尝到小龙虾、烧饼夹里脊等一众可口小吃,还能领略到一河一城的相生、相荣。
外国友人打卡。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蚌埠,是千里淮河唯一穿过城市主城区的城市。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和这座城市有着诸多不解之缘。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正是在蚌埠涂山会见诸侯。
被誉为淮河明珠的蚌埠,与淮河相依相生。然而,千百年来,以水患频发闻名的淮河一度让包括蚌埠在内的两岸人们饱受伤害。同时,过去受制于河道淤积、生态退化等问题,淮河岸边一度是蚌埠“脏乱差”的集中带。
2022年蚌埠市启动“靓淮河”工程,以“一川清、两滩靓、三脉通、十景红”为总体布局,实施生态系统治理、沿线路网建设、区域环境更新等“一揽子”项目,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公园,推动蚌埠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
如今的淮河蚌埠主城区段,主河道拓宽至500米,泄洪能力提升30%,构筑成一道“超级堤防”。2024年淮河1号洪水过境时,过境时间缩短了近9天,防汛压力大幅降低。
“靓淮河”的核心在一个“靓”字。在蚌埠人看来,他们要用水利的“里子”,妆点城市“面子”,搭起文旅“架子”。
据悉,“靓淮河”工程利用清理河床挖出的460万平方米弃土,建设了篮球、网球、足球、沙滩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场地共15万平方米,还有可同时容纳7万人规模的体育锻炼场地,成为蚌埠市民休闲娱乐、锻炼养生最大的“临水健身基地”“滨河体育公园”。
同时,“靓淮河”工程成为向省内外客商、国际友人展示蚌埠形象的首选窗口、必看景点,是吸引客商、留住客商的重要资源性“磁铁”。安徽尚禹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是“靓淮河”运营维护单位,公司负责人丁干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当好“导游”。仅过去一年,他就接待了海内外考察团600多次,其中不乏来自欧洲、澳洲的客商。
外国友人打卡。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值得一提的是,“靓淮河”不仅是一条生态廊道,更是一条文化纽带。沿河26公里,蚌埠将大禹文化、码头文化等历史元素融入景观设计。
今年,蚌埠将推出首届大禹文化节,同时举办第三届文旅美食季活动,串联全域旅游资源。据悉,首届大禹文化节将涵盖7大类共18项精彩纷呈的活动,包括铭记活动、交流活动、文化活动、经贸活动等,助力擦亮蚌埠“淮河文化之都、大禹文化之乡”的城市名片。
数据显示,2024年,蚌埠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5815.78万人次,同比增长5.25%,旅游收入达442.97亿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