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铜陵义安:凤凰山下凤丹开 朵朵绽放“花经济”

胡雨松
2025年04月16日10:19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凤凰山脚下,朵朵牡丹香。

江淮四月,春意正好。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凤凰山景区,牡丹花正迎来盛开期。

形容牡丹花开正盛,通常都会用“姹紫嫣红”。但在义安区,清新淡雅的白牡丹却是主角。得益于凤凰山地名,牡丹在这里也有了另一个名字——“凤丹”。

铜陵凤丹是花卉,更是药材,是我国34种名贵药材之一。早在1600多年前,当地就形成种植凤丹的传统,这里也成为我国南部重要的牡丹产区。近年来,当地围绕铜陵凤丹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凤丹全产业链发展,绽放出“能看能吃能用”的别样“花经济”。

游客在凤凰山景区观赏牡丹花。过仕宁摄

游客在凤凰山景区观赏牡丹花。过仕宁摄

花可观赏,籽可榨油,根皮可入药,在凤凰山村党委书记张斌眼中,村里广泛种植的2000余亩凤丹浑身都是宝。

“凤凰山土壤含有丰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十分适宜种植凤丹,丹皮酚含量能达到3%以上。”张斌介绍,当地形成一套包含“选种、采种、整地播种、苗期管理、移栽、田间管理、整形修剪、起挖”的完整凤丹种植技艺,凤丹根皮经过加工,不仅销往全国各大中型药材市场,甚至在日本韩国等地也广受欢迎。在凤丹产业带动下,凤凰山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长至3.68万元。

数据统计,在义安区,凤丹种植规模已达到5000亩。

显然,如果仅仅取凤丹根部入药,远远不能发挥5000亩凤丹的价值。

凤丹制作成牡丹籽油。梅建广摄

凤丹制作成牡丹籽油。梅建广摄

“如今,铜陵凤丹产业已从单一的药用转变为食用、保健、日化、观赏等多元化发展新业态。”在今年4月召开的凤丹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安徽省牡丹协会会长聂荣京介绍,在地方政府和产业协会的共同推动下,义安区正逐步延伸凤丹深加工,形成从凤丹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及良种繁育、凤丹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服务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在铜陵凤丹种植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种植的凤丹长势良好,工人正忙着给凤丹喷洒叶绿肥。4月收集花朵、花瓣、花蕊制作牡丹茶,7月采收牡丹籽加工牡丹籽油,9月采收丹皮入药……经过多重工序,一株株凤丹完成了从花朵向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酚牙膏等产品的蝶变。

当地农民展示凤丹原料。梅建广摄

当地农民展示凤丹原料。梅建广摄

聂荣京算过一笔账,凤丹将根部入药,市场价只能在8角钱上下,但经过花入茶、籽榨油等精细加工后,一株凤丹能卖到8元,相当于增长十倍。

随着丹皮价格不断上涨,当地农户、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凤丹的积极性持续提升。2024年,义安区也适时发布《义安区支持凤丹种植扶持政策实施方案》,从扩规补链、科技赋能、品牌塑造、文化开发、绿色提质等方面入手,支持引导农户种植、企业发展,最终推动凤丹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区凤丹新增规模种植面积1400亩、苗种繁育面积270亩,在6家凤丹精深加工企业带动下,全区凤丹产业年产值突破3.5亿元大关。

“下一步,义安区将借助中国铜陵凤丹文化旅游月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平台,大力发展凤丹花经济,支持农户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山坡地块种植凤丹,吸引市民前来观赏,带动凤丹三产融合发展。”铜陵市义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