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入万亿具身智能新蓝海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人形机器人位列“创新标志性产品”之首。
2024年印发的《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将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智能的重要赛道。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23456”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这些过去两年产业界和投资界的热词,逐渐上升为新的“风口”。
从AI的创新热度到AGI的发展热潮,当下,安徽能否抢抓机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在具身智能这一公认的万亿级新赛道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AGI的新时代
具身智能,顾名思义是拥有身体的智能,能够基于物理实体进行感知和行动。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都是具身智能的典型应用。有身体、能感知、能学习、能自主行动的特点,使得具身智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被认为是大语言模型之后的下一个需求爆发点和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
业界普遍认为,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元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人形机器人正在打开人类世界的无限可能。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尝试,让人形机器人离科幻电影里的“智能体”更近一步,也催生了科技行业和资本市场新一轮热潮。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40亿元,本体制造企业超160家。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本体企业超70家,市场规模约占全球1/3。
产业政策密集出台
这是一片新的蓝海,产业政策也在及时跟进、密集出台。
2023年11月,人形机器人成为国家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人形机器人位列“创新标志性产品”之首。拥有人才优势的地区,比如深圳、北京、上海等地,也在2023年相继发布人形机器人相关行动方案,鼓励产业发展。
2024年印发的《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将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智能的重要赛道,纳入全省“7+N”未来产业体系重点发展。
同样在2024年,省工信厅出台《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明确安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为抢抓科技创新、拓展应用场景、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组织保障,并提出了目标任务:到2027年,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23456”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23456”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具体是指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产业先导区;建设人形机器人省级创新平台、中试验证平台、招引孵化平台等三大平台;打造不少于四种型号、具有国内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控制器、高功率密度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一体化关节、轻质灵巧手、电子皮肤等五类优势部组件;推出面向制造、应急、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文旅服务等六大领域场景的多类型人形机器人产品。
锻长与补短
目前,全省共有涉及人形机器人高校院所研发团队13个,产业链企业约40家,已形成整机产品8个。其中,本体研发制造企业及院所10家、“大小脑”及关键零部件企业30家。
虽然安徽具有创新优势,但也要看到,在大模型及整机产品上与国内外先进产品存在代差,现有企业与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等领先企业差距较大,减速器、动力电池、传感器、微特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方面仍须突破,产业发展仍需要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体系。目前,总体来看,具身智能产业的产业链条还不完整,产业集聚尚未完全形成。
如何“锻长”“补短”?省工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将在整机研发上,支持聆动通用、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科深谷等产品迭代升级,支持启智等企业新整机产品研发。在关键技术攻关上,推动多类型机器人“大脑”模型、通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底座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加快推动安徽省工业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器、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补齐关键零部件领域短板。
在扩大整机应用场景方面,安徽省提出,将开发面向巡检巡视、设备检修等场景的多模态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开发面向国网、水务、石化等领域的特殊作业人形机器人;开发面向汽车、3C制造、钢结构、光伏等领域的轻量化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开发面向家政服务、养老陪护等领域的智能机器人。
未来的新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显然,发展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政策强化引导、产业加速突破的未来方向。
在推进产业集聚方面,安徽省将持续打造“2+N”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即建设合肥高新区、芜湖鸠江区人形机器人两个先导区,打造合肥市瑶海区智能机器人、肥东县智能移动机器人、庐江县智能仓储机器人、蚌埠市禹会区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基地;坚持“龙头+配套+基地”,加大主导型“链主”企业、“卡位入链”的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培育,发挥埃夫特、极智嘉等“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培育一批配套企业,招引一批补链企业,逐步壮大产业链条。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说,为加快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推动设立了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汇聚优势力量共同开展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推动解决产业共性急需问题。聚焦产业需求和核心技术突破,正在组织开展生产制造、应急救援等领域人形机器人场景需求和能力供给对接,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在实现技术落地的同时推动人形机器人整机、关键部组件等产品升级迭代。(记者 王弘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