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洗耳听民声 俯首解民忧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深挖细炼“洗耳恭听”的历史文化典故,巧妙地将传统文化智慧融入现代治理体系,着力推行以“洗耳听民声、俯首解民忧”为目标的“洗耳恭听工作法”,走出一条“民声即哨声、民忧必速应”的治理之路。
安徽省巢湖市“洗耳恭听员”入户走访,了解居民需求。
俯身倾听
“坐等上门”变“敲门问需”
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贴近群众,巢湖市通过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民情收集机制,推动治理触角向一线延伸,真正实现“民声即哨声”。
组建“洗耳恭听队”,走访寻民声。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三级联动体系,组建由小区党组织书记、网格员、红色小管家构成的“洗耳恭听队”,实行“日巡、周访、月结”工作制。常态化入户走访,到群众中去,在一线采取最朴实最亲切、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的声音、解读党的政策、回应群众关切,第一时间收集群众诉求。
设置“洗耳恭听日”,集中听民声。社区党委书记固定日期在小区、公园等群众聚集场所听民声察民情,设置“民意收集台”,打造了“洗耳池公园日”“周三听您说”等“洗耳恭听日”品牌,直接与群众面对面,了解居民心声与诉求。去年以来,共收集停车难、环境整治等诉求1659件,其中90%的问题已现场答复或纳入解决流程。
打造“洗耳恭听点”,驻点候民声。创新推出“线下+线上”双轨模式,在线下,针对老年群体,在181个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立“洗耳恭听点”,为老年群体保留电话和信箱等传统渠道;在线上,推出“洗耳恭听码”,年轻居民动动手指即可提交诉求,后台实时分类处理。在政协小区电梯加装项目中,社区通过“线下听证会+线上意见征集”双轨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仅用28天便化解了36户居民的意见分歧,助力小区内91.6%的老年住户圆了“电梯梦”。
速应民声
“层层转办”变“现场解题”
巢湖市坚持“民有所呼、我必有应”,通过分级响应、限时办结、协同联动等机制,实现问题解决效率与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推行“首听负责制”,简单问题当场解决。建立及时反馈机制,明确首听负责制,“洗耳恭听员”对小事情、微矛盾、小纠纷等简单诉求现场解题。汇豪天下小区居民因楼道堆物引发纠纷,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调解,当日清理杂物并制定公约,实现“问题不过夜”。目前,85%的微矛盾通过“现场办公”模式化解,居民投诉量同比下降40%。
推行“限时办结制”,疑难问题跟踪解决。社区党组织每周汇总分析民意,对情况较复杂、现场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由小区党组织书记牵头领办,通过召开党群议事会,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小区。汇豪天下小区因住户烟囱堵塞,引发邻里纠纷,“洗耳恭听员”多次上门调解,最终用“换位思考”调解法促成双方和解。去年以来,累计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纠纷等难题23件,办结率达95%。
推行“吹哨报到制”,复杂问题合力解决。针对跨层级、跨部门的复杂问题,巢湖市构建“三级响应”机制:社区层面召开“诸葛亮会”,邀请法律顾问、行业专家、居民代表参与;街道层级启动“吹哨报到”,联动住建、城管等部门;重大事项提级市级专班。桃李澜山小区曾因物业监管缺位导致矛盾激化,通过“吹哨报到”机制,街道联合房产部门指导成立业委会,物业费收缴率从58%提升至98%,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共治共享
构建多元治理格局
巢湖市通过搭建协商平台、培育自治组织、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深度融合,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治理生态。
建立民情会商机制,凝聚协商共识。创新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相关利益方的“3+X”议事模式,在洗耳池社区打造“透明议事厅”,实行方案公示、全过程监督、居民验收全流程公开。重大事项提前公示方案、预算、工期,施工过程邀请居民担任“质量观察员”,验收环节组织“居民评审团”打分。在此机制下,汇豪天下小区16个电动自行车棚建设项目实现“零投诉交付”,惠及919户居民。
培育自治组织,释放自治活力。孵化培育12支居民自治队伍,成为治理生力军。“银发调解队”平均年龄68岁,用“老邻居”身份成功化解邻里纠纷43起;“老兵1927”服务队打造智慧应急消防系统,免费为辖区60余名残疾、独居老人安装烟雾报警器;“网格员督查队”开展食品安全巡查560次。“微自治”生态不仅减轻了社区工作负担,也激发了居民主人翁意识。
从经验到标准,推动成果转化。注重对治理实践的总结提升,努力将实践成果提炼为“巢湖标准”。近年来累计编制《老旧小区改造协商指引》《民生微实事快速响应工作规程》等7项操作规范,建立“治理案例库”,收录典型事例11个。这些标准化模板通过市域治理平台共享,已辐射周边17个镇街,为更多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经验。(孟 航 李静雯 中国城市报“城市党建”周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