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打造“六个之城”,加速建设省域副中心

3月26日上午,芜湖市住建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年来芜湖市围绕人民城市建设,打造“六个之城”(创新之城、汽车之城、智算之城、枢纽之城、欢乐之城、幸福之城)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近年来,芜湖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建设,在城市功能、品质与活力提升上持续发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2024年,芜湖市通过开展重点项目“四促攻坚”活动,在城市建设的各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并为2025年发展制定了清晰规划。
2024年,芜湖市围绕“促完工、促开工、促进度、促前期”,推动139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50.87亿元,同比增长25.81% 。通过“三级调度”等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全程可控,高效推进。在打造“六个之城”的战略引领下,芜湖全面发力,实现城市发展的多维度突破。
在创新之城建设方面,芜湖市聚力打造“鸠兹科创湾”,梦溪科创走廊顺利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十大创新园区加快建设,为“产业+科创”发展筑牢根基。目前,芜湖已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位列第22位,成功跻身创新强市“第一梯队”。
汽车之城建设成效斐然。2024年上半年,芜湖市汽车产业链营收达2545.7亿元,增长44.2% 。当地成立专班保障奇瑞物流,推动塔桥多式联运基地中欧班列直通,朱家桥港区港口停车场等项目建成,长江北路等道路建设持续推进,为汽车产业降本增效。芜湖正全力打造世界著名汽车城,力争到2027年首位产业规模破万亿。
智算之城建设大步迈进。芜湖抢抓“东数西算”机遇,推进芜湖集群建设,中国联通长三角智算中心一期建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关项目建设加速。目前,已有15个龙头企业数据中心落户集群起步区,总投资额约2700亿元,目标是到2025年底机架规模超6万架,智算规模突破25000P。
在枢纽之城建设上,芜湖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市交通枢纽地位。市域快速路网不断完善,徽州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建成,珩琅山路等多条道路通车,“半小时”交通圈逐步成型。过江通道建设取得进展,芜湖龙湾长江隧道预计2025年7月通车。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成果显著,芜湖宣州机场货站改扩建完成,实现国际航空货运首航。
欢乐之城建设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外龙窝湖湿地自然公园一期等项目建成开放,满足市民休闲需求。中国雕塑学会艺术馆等项目稳步推进,提升城市文化魅力与影响力。
幸福之城建设聚焦民生福祉,打造区域医疗、教育、文化中心。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成,北京天坛医院安徽医院等项目推进;芜湖学院新校区启用,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山校区建设加快;赭山文化产业中心建成,芜湖古城四期等项目有序开展。镜湖滨江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推进,步行街地下停车场改造解决停车难题,构建立体交通,提升商业活力。经开区“三湖”起步区融合生态治理与城市更新,打造产城融合样板。
此外,芜湖市打通“断头路”,建成36条城市次支道路,治理4处交通拥堵点;5个中心城区中小学项目完工;开工建设18个高标准厂房项目,在建面积220.06万平方米。
进入2025年,芜湖市制定《2025年芜湖市人民城市建设市级建设项目计划》,涵盖综合交通、城市更新等六大类,178个续建和计划开工项目,总投资1549.24亿元,2025年预计投资324.84亿元。同时开展“一争三促”专项行动,推动城市向“建设与运营并重”转变。“促运营”将38个重点项目纳入清单,优化决策机制;“促完工”确保86个计划完工项目年底前完工,76个跨年度项目稳步推进;“促开工”推动82个计划开工项目全面开工,118个后备项目尽早完成前期工作。
未来,芜湖市将继续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群众需求,深化产城融合,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运营效率,向着省域副中心和人民城市建设的更高目标稳步迈进。
大皖新闻记者 孙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