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合肥分行:写实“养老”大文章 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银发经济,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为践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进一步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农行合肥分行把擦亮“农银养老”品牌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制定《合肥分行2025—2027年养老金融发展规划》,完善适老设施、优化业务流程、倾斜信贷资源,提升服务体验,着力探索“养老金融”发展新模式。
提升“银龄客群”服务质效
今年77岁的何炳南老先生是合肥庐江人,退休后一直长居北京。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何老一直未换发第三代社保卡。3月初,何老的儿子何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农行合肥庐江县支行营业室的咨询电话。
在了解何老的实际情况后,内勤行长刘苗耐心细致地告知何先生业务办理流程和细节,同时联系客户居住地附近的农行北京朝阳新城支行工作人员代为上门核实,最后再由儿子何先生来到庐江代办业务。就这样,一个跨越千里的业务屏障在两地农行人的暖心接力中融化。
“你们农行系统高质量、高效能服务,真正实现了让客户少跑腿,让服务多跑路!”何先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合肥分行秉承“金融为民”的服务理念,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打造“农情暖域”服务品牌,努力提供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便捷服务。该行建成全省农行首家24小时工会驿站,深入推进支付便利化,大力开展“送金融服务下乡”等各类活动。同时,还与合肥市及各区县人社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辖内78个网点“社银就近办”。
助力“老有所养”产业体系
巢湖之滨,青阳山脚下,一座总投资8.58亿元,占地102亩的宋氏美学康养中心拔地而起,这就是滨湖雅园项目。该项目围绕“住、养、医”三位一体的功能定位,规划建设康养公寓、文体中心、医院、老年大学等设施,构建综合完备的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国内老龄化加速,2022年,安徽省生态环境产业集团瞄准养老服务这一蓝海市场,筹资建设滨湖雅园项目。农行合肥新站高新区支行在了解到这一信息后,成立专业团队进行服务对接,迅速开启贷前调查,做好项目评估,提起审批流程,牵头投放银团贷款1.6亿元。
“当时大家对于‘养老金融’还没有太多概念,这个项目合肥分行确实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滨湖雅园项目财务负责人戴世中介绍。
滨湖雅园项目是合肥分行支持全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该行综合运用信贷、年金等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养老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养老基础配套等方面金融支持。成功中标合肥交投企业年金受托合作资格,发起审批合肥幸福庄园、嘉兴中康康养中心等一批知名养老品牌项目。截至2月末,合肥分行养老行业账户达65户,养老产业贷款余额4.29亿元,当年增量2.37亿元。
构建“乐活老年”厅堂生态
年过八旬的李奶奶是农行合肥贵阳路支行的“铁杆粉丝”,每个月她都会来这里把养老金存成定期,顺便约上老姊妹聊聊天,把原本枯燥的等候过程变成快乐的社交时光。
“我们是一家‘养老’主题的银行网点,不仅在配齐配全各种适老物件,还设置了专门的老年活动室,配置桌椅、电视、饮水机等设备,将厅堂精心打造成为老年人的小天地。”网点负责人薛玉梅说。
目前,银发客群已成为厅堂到访的主力人群,合肥分行把适老化升级作为网点改造的重点,从网点的前期规划到后期软装配置上,全面满足老年客群需求。在新装网点设置无障碍坡道,升级带有安全扶手的软包爱心座椅,配备老花镜、便民药箱、拐杖轮椅等助老设施。同时,普遍设立敬老窗口,推广老年人专属“Z”号,大力推广大字版超柜、掌银,着力减少老年人业务等候时间。截至目前,合肥分行已有8家网点被人民银行授予“长春花”适老化支付品牌网点。(顾佳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