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经济

“砥砺廿六载 奋进向未来”光大银行合肥分行26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执科技之笔 绘创新蓝图胜景

2025年03月18日11:22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在长三角创新热土上,科创浪潮奔涌不息。2024年,光大银行合肥分行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行动纲领,以金融之力陪伴科技型企业共同成长。截至2024年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80亿元,贷款增速达31.7%,较安徽省银行业平均贷款增速高出21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一组组跃动的数据背后,是光大银行合肥分行以金融创新解码科创密码的生动实践。

构建梯度服务生态 破解科创融资难点

“种子期怕风险、成长期缺抵押、成熟期需转型”——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难点,光大银行合肥分行创新推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

在安徽某专门研发新型防水涂料的企业,创始人正在调试新型防水涂料检测设备。“创业初期连财务报表都拿不出,光大银行却通过‘技术流’评价体系给了我们100万元信用贷款。”这得益于该行创新推出的“皖美阳光知识产权贷”,通过专利质量、研发投入强度、产学研转化率等非财务指标,积极搭建科创型企业融资增信渠道,让“技术软实力”变为“融资硬通货”。

对于进入高速成长期的“瞪羚企业”,该行创新“投贷联动+股票回购贷款”模式。某国际化高分子改性材料领域领军企业凭借其核心专利,获得光大银行合肥分行2.5亿元的产品授信,其中股票回购贷款占比达20%以上。“传统信贷只能解决短期周转,而光大的‘成长贷’‘股票回购贷款’让我们有底气投入更大级别项目研发。”企业财务总监感慨道。

面对转型期企业的并购需求,该行打造“并购顾问+结构化融资”特色服务。2024年成功助力某新型显示企业完成对韩国LGC偏光材料企业的跨境并购,通过内保外贷、汇率避险等组合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目前,该行已形成“孵化贷-成长贷-并购贷-转型贷”四大产品矩阵,覆盖企业从初创到上市的全周期需求。

打造科技金融“合肥模式” 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科创走廊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光大银行合肥分行构建起“专项机制+专属团队+专业平台”的三维服务体系。

建立“三专机制”:该行作为光大银行科创金融服务试点分行,主动把握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客群特色,设立位于高新区的长江西路支行为科技特色分支机构。单列信贷额度、单独考核激励、单独风险容忍。创新“三个优先”政策——科创贷款优先审批、创新产品优先试点、资源保障优先倾斜。

组建“科技金融特战队”:针对分行客户经理分层培训,定制化设计培训内容。推动大资产业务储备期间,邀请外部专家召开“光伏行业”“新型显示”“汽车行业”“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等行业培训。开展“公司金融光合行动方案”,从“行业专精、客群发展”等七个方面全面推动人才成长。同时立足区域优势,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搭建“科技金融生态圈”:主动对接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等政府单位,成为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十行千亿万企”合作银行。主动对接省工信厅了解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政策并参与创客中国案例大赛。通过API接口直连安徽省发改委数据实验室,积极探索实现政策查询、融资对接等多项功能线上化。

数字赋能提质效 构建产融协同新生态

在数字化浪潮中,光大银行合肥分行以科技反哺科技,构建“产业+金融+科技”的共生生态。

推进“科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运营”,在分行层面建立“信贷供给侧”专栏,持续推送科技型企业项目和营销信息,助力经营单位与企业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总行线上产品优势积极拓展专精特新客群,专精特新企业贷余额居光大系统第一。

推出“科技e贷”线上产品,实现知识产权在线评估、贷款线上支用。安徽某新材料企业通过手机完成额度测试,测额通过后三天之内获得500万元信贷资金。“这在过去需要跑5个部门、耗时半个月。”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产品累计测额通过44户,金1.75亿元,笔均审批时间大幅压缩。

深化“政银园投”合作模式,积极撮合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高新股份有限公司等平台资源,组建“投贷联动柔性团队”,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和科创企业股权融资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合作。依托光大集团协同优势,聚焦股权融资客户推荐与引入,推动实现被投企业清单共享,加大力度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直投、产业基金、战略配售、境内/外IPO保荐、定向增发等各类产品服务支持。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上的智能升级;从量子大道的前沿探索,到巢湖之滨的产业变革,光大银行合肥分行正以金融之笔书写新时代的“科创答卷”。正如该行党委书记、行长王泉所言:“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让更多‘科技幼苗’长成‘产业大树’,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光大力量!”(孙中美)

(责编:黄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