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动能”怎样炼成?合肥庐阳区紧抓项目“牛鼻子”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新春启程,共赴新章。2月6日上午,合肥市庐阳区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暨“项目攻坚年”动员大会,在全区上下掀起“大干项目、大抓招商”的攻坚热潮,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姿态,明确任务清单,吹响了项目攻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冲锋号”。
近年来,庐阳区坚持“项目为王”,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庐阳区新签约项目92个、协议投资额227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实现“双增长”,助力该区2024年首次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十强区。
科学技术“打头阵” 转化成果“满枝头”
1066秒!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燃烧”,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人造太阳”所在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是合肥连接未来的科创策源地,庐阳区作为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主要承载地,集聚了以BEST、CRAFT等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国之重器”以及科学岛、能源研究院等高能级科研院所。
“科技打头阵”,塑造发展新动能。翻开庐阳区2025年项目攻坚“任务书”,124个重点项目涵盖8个类别,“未来科学城建设”作为其中一类被单独列出。随着建设的提速,合肥未来大科学城将汇聚越来越多的“国之重器”,形成一股处于“塔尖”的科技力量,成为庐阳区发展的比较优势。
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是解题的关键。
在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一款全球首创的太赫兹光主动成像安检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该设备依托“人造太阳”聚变装置上的高精度太赫兹偏振干涉仪诊断技术研发而成,如今已在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上岗”使用,守护市民出行安全。
近年来,庐阳区聚焦承载“塔尖科技”,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深挖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富矿”,持续跟踪重大项目研究进程,健全完善前沿科技“沿途下蛋”机制,带动一批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庐阳区便加速推动多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服务“未来大科学城”建设。“这里将布局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转化项目和聚变能源产业集群。”庐阳区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指着规划图介绍,位于该区大杨镇的黄岗科技产业园将围绕聚变产业全过程研发、孵化、中试应用和装备制造,承接未来大科学城成果转化。
在一个个“塔尖科技”及转化项目的引领下,新质生产力在庐阳拔节生长。
下好招引“一盘棋” 打造园区“吸引核”
壮大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既需“乔木”参天,还需“灌木”茁壮,方可形成“产业森林”。
前不久,“科大硅谷”庐阳园区盛大开园,首批全球合伙人及项目签约仪式同期举行,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安徽中科热仪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质项目成功签约入驻。“未来3年,园区将努力建成10余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力争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庐阳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园区的“磁吸力”,离不开清晰的产业定位和有力的招商举措。
近年来,庐阳区深入推进“都市科创”行动,确定“2+3+X”产业体系布局,着力打造光电与仪器仪表、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技术三大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金融和商贸传统优势产业,前瞻布局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X个未来产业。
产业发展靠项目,项目来源靠招商。如何围绕主导产业做好招商?庐阳区从顶层设计着手,创新招引体制机制,下好招引“一盘棋”。
针对在谈重点项目,明确区领导作为牵头领导,部门负责人作为对接人;绘制重点产业招商图谱,实施项目定期会商和重大项目定期调度机制;制定出台支持传感器产业发展等文件政策,为企发展护航;组建科技招商专班,加强科技招商团队建设,培养一支知前沿、懂产业、会洽谈、精服务的科技招商队伍;创新开展链式招商、平台招商等,不断扩大招商“朋友圈”。
“今年推进的124个项目中,产业类项目是‘主力军’,项目整体呈现‘科技味’浓、含‘新’量高、质量结构趋优的特点。”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以该区重点发展的仪器仪表产业为例,今年将有多个新项目“上马”。其中,位于大杨镇的科学仪器产业园(二期)备受关注,园区将进一步集聚优质仪器仪表企业,支撑该区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发展。
科学仪器产业园、“芯庐州”集成电路产业园、未来创谷产业园、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在强有力产业招商的助推中,庐阳优质园区载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园区“吸引核”作用加速显现,传感、仪器仪表、聚变能源等产业的“星火”正蓄势燎原。
推深做实“五个一” 护航项目“全方位”
不断绽放的产业之花,源自“沃土”的滋养。
在庐阳大数据产业园安徽瑞控信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这家深耕精密光电装备领域的企业,去年刚入选工信部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自主开发的高精度传感器、音圈电机等多项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18年,我们在北京市海淀区成立,去年9月将总部迁至庐阳区。这里传感器产业基础好、势头猛,我们期待在庐阳区有一番作为。”安徽瑞控信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耀军介绍,庐阳区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场景对接、政策帮扶等,搭建和企业无缝对接的桥梁,助力企业在短时间内成长壮大。
“我们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实现项目招引洽谈、签约落地、审批建设、投资达产等全流程的紧密衔接,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该区投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亏了‘金色小管家’,帮助我们这样的初创型企业纾困解难。”安徽中科热仪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庐阳“金色小管家”服务团队在走访时,发现企业在初创阶段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详细摸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后,积极帮忙对接华夏银行,企业很快就获得200万元贷款资金。
近年来,庐阳区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组建“金色小管家”金融服务队伍,“清单式”摸排企业需求,精准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打造“金色驿站”金融机构服务平台,邀请19家金融机构入驻,根据企业实际状况“一企一策”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目前,该区“金色小管家”团队已促成金融机构与辖区内70余家中小微企业达成合作,融资金额超3亿元。
为了打好“要素保卫战”,庐阳区多维度发力。金融支持上,除组建“金色小管家”、打造“金色驿站”,还组建了29只产业投资基金,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资金保障。土地支持上,清理完成450余亩低效用地,拓展了发展空间。服务支持上,定期组织“局长接办日”活动、持续开展“全程代办”服务、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改革举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各相关部门要牢牢围绕项目转,盯着项目干,注重协调配合,强化要素保障。”2月11日,庐阳区党政负责人走进“芯庐州”集成电路产业园、庐阳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科学仪器产业园等多个项目建设现场开展服务。
新年新征程,万事行为先。从“塔尖突破”的科技力量到项目园区的“星火燎原”,从筑巢引凤的产业招商到多要素保障的全程护航,庐阳区正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朝着“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目标全力进发。(记者 许根宏 许蓓蓓 刘静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