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泉区:“状元村”里“文娱”唱年味主角
伴随着路边潺潺的溪流声,踩着连接村里家家户户的红砖小路,听着广播中的文明过节播报,走进有着“柳河岸边状元村”美誉的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大钱营自然村,感受“状元村”里不一样的年味。
春节期间,“光荣榜”贴榜处是外出返家者“打卡点”,乡村民俗等内容,是村广播必报之内容,而人文展教馆,则是村里村外的孩子们,必去之场所……
“状元村”里的“热点”
相传公元1369年,明朝洪武二年,钱氏来祖带着彭城父母离别时的训言“彭城分事业,颍水润书田。”移民到颍泉区闻集镇大钱营自然村定居。
几百年来,这个小小的村庄,走出了诸多大学生。
现如今,谁家种的粮多、挣的钱多,这里的人并不是很看重,而谁家的孩子成绩好、考上了名牌大学,却能成为人们争相夸赞的热点。
春节相见,不时听到:“你家二小子今年要高考了吧?争取上光荣榜!”“你家大姑娘回来了吧?晚上去你家,想请她给妹妹复习一下数学。”……类似的对话,不时从村民口中传出。
颍泉区闻集镇闻集村干部、大钱营村民组支部书记袁美玲介绍,崇文重教一直是大钱营的传统,该村只有315户、1300多名村民,但多年来,没有一个失学儿童,上学读书的梯队,可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延续到博士、博士后。
正如大钱营村人自编的歌谣一样,“大钱营里代代出良贤”。目前,从大钱营走出的人才,已经走上了各个岗位……而从大钱营走出的钱法强、鹿意鹿等,甚至走出了国门,在欧美等地作出不菲成就。
“状元村”里的“文娱年”
沿着村里红砖铺就的道路,随机走进一户村民家。
家里一间摆满书籍的书柜及一张画案引人注目,“书不多,也就几百本,随着孩子先后读研读博后,有些书都撤下来了。”村民钱法行如是说。
1968年出生的钱法行,少时虽因家中多人生病而早早走上社会,却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后自学拿到了工程师证。有了孩子后,每次回家,书籍、益智玩具是常带的“礼物”,而无论住房多紧张,都会给孩子留间书房,他认为,书才是对孩子真正有价值的礼物。
言传身教之下,孩子们十分优秀:女儿钱文秀,华东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儿子钱东升,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现在北京交通大学读博。
放假归家的钱东升,几乎天天和同学一起,到人文展教馆去看书。
在人文展教馆内,热闹非凡,有的在书法室内习字,有的在图书室内借阅图书,还有的则带着前来走亲戚的孩子们,一起浏览室内的村史村风、百年英模、“状元榜”等,他们指着墙上的榜单,告诉亲戚家孩子,姐姐或者哥哥的名字所在位置,言语间充满骄傲和自豪。
在该村,每年的春节前后,放假归来的学子们,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家看书,或呼朋引伴去人文展教馆寻乐趣,就连外村的一些孩子,走亲访友到该村,这里也是他们向往的地方。
“状元村”的“光荣榜”
“奖状张张贴上墙,孩子读书拼命郎;奖状张张贴满墙,孩子必成状元郎;教子立德放首位,忠孝守法成大器。”伴随着孩子们的歌声,来到颍泉区闻集镇大钱营人文展教馆的“光荣榜”贴榜处。
见到了人文展教馆创办人、大钱营关工小组组长钱金贤。
今年82岁的钱金贤既是展教馆创办人,也是“光荣榜”的发起人。
1969年,退伍返乡的钱金贤,先后当过教师、乡镇副书记等职务。2001年退休后回到大钱营,2006年,牵头组建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组,利用闲置旧村部,创建村人文展教馆,展列村史村风、祖训家教、百年英模、“状元榜”等。
展教馆内,偌大的一面墙上,张贴着一张“状元榜”:“钱法强,武汉航空测绘学院博士,留学奥地利;钱多秀,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生导师……”整整一面墙上,贴的都是历年来荣登“金榜”的村里娃。如果不是看到这个“状元榜”,很难相信这100多名天之骄子,竟然都是来自大钱营。
除了这些,还有每年一次更新的“光荣榜”。今年的光荣榜,村里一共有8位学生考取大学。提起村里孩子的上学事,颍泉区闻集镇闻集村干部、大钱营村民组支部书记袁美玲介绍,在大钱营村,每年的腊月二十七“放榜”,是村里坚持了十多年的传统。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个只有315户人家、1315口人的村庄,有180名孩子考上大学,其中15位硕士、10位博士。而近十八年来全村考取大学、硕士、博士的数字,分别占总数的52.94%、76.92%和75%,该村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除此之外,春节期间,该村人文展教馆的小广播(空中课堂),每天播报内容既有新春祝福、文明过节倡议,还有廉政亲情寄语。字字深入人心,净化着村民和孩子的灵魂,也让文明之花根植于心。(牛桂芹 陈相明 夏一凡 刘雅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