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省内要闻

让徽风皖韵点亮首个“非遗年”

2025年01月29日10:14 | 来源:安徽日报
小字号

  肥东大邵洋蛇灯,舞出浓浓的传统中国味;600多年的非遗鱼灯,从徽州古村落“游”到城市里;在震耳的鼓点中,临泉肘阁抬阁队伍踏着节奏沿街表演;伴随着古老的唱腔,池州傩戏的魅力直抵人心……遇上首个“非遗版”春节,安徽推出300多个“非遗大礼包”,将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推向高潮。

  这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先人的开拓遗留、群众的传承发展,催生出一座安徽非遗宝库。目前安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99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6个。安徽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为非遗与春节的融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18岁舞到70岁,肥东大邵洋蛇灯队员邵国安,年年为人们送去新春祝福。年味就藏在徽风皖韵中,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传统习俗得以原汁原味传承,古老文化在现代焕发生机。

  这是文化与生活的融合。安徽发布30个“非遗年货购物月”促销好物、12条安徽非遗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推出春节非遗游、购、娱服务指南,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把非遗元素融入现代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中,形成非遗纪念品、非遗市集、非遗研学等新场景、新业态、新服务,尽可能盘活释放非遗价值,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这是开放与交流的契机。共庆首个“非遗年”,传统节日被赋予世界意义。目前,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安徽探寻非遗之根、领略非遗之美,徽风皖韵的魅力通过新媒体向世界人民展示,安徽非遗跨越山海万里、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不仅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也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

  “非遗版”春节只是开始。我们看到了非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深刻体悟到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期待安徽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让徽风皖韵出圈出彩。(韩小乔)

(责编:金蕾欣、关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