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合肥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彰显新时代人大作为

合肥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回眸

2025年01月14日11:22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翻开合肥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履职答卷,写满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担当、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情怀。这一年,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修改法规5件,开展立法调研5项;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报告20项,开展执法检查3项、专题调研10项……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与发展相通、与民生相连,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期盼和重托,记录着市人大常委会履职尽责的初心和使命。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紧扣全市中心大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作出了人大贡献、彰显了制度优势。

汇聚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之力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坚持地方立法与改革发展进程相适应,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着力加强“小快灵”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突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围绕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开展立法实践,在战新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立法探索,助推合肥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助力合肥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这是安徽省第一部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地方性法规,重点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服务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还明确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工作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条例的出台,为加快构建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完善促进转化机制,以法治力量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作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决定》,从适用范围、部门职责、应用场景、基础设施、飞行管理、空域使用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设计,为促进合肥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规范性保障。制定《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促进条例》,为促进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城市高效能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一环。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加强民生领域立法,以基层善治筑牢幸福之基。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是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基础。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合肥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条例》,围绕政府职责、规划建设、开放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加强制度设计,靶向聚焦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中更为具体的堵点,在法治轨道上规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我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为认真落实新噪声污染防治法要求,守护人民群众宁静生活,修改《合肥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对涉及社会生活、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工业四类噪声的污染防治进行了详细规范。该条例的出台,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颁布后,长三角地区首部修改出台的地方性法规。

制定《合肥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条例》,开展古树名木保护、骆岗公园管理等立法调研,为制定相关法规夯实基础……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让群众在社会治理的进步中时刻感受到幸福生活。

汇聚促发展、惠民生的磅礴合力

人大监督,承载着人民的期盼,肩负着推动发展的重任。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聚焦改革发展重点和群众关心热点,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推动大局所需、百姓所盼的工作落地见效。

加强经济工作监督,是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为推动合肥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市人大常委会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对《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检查。检查组深入企业实地检查,听取相关部门汇报,并与省人大常委会、部分县区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协同开展执法检查。在全面掌握条例实施情况后,围绕完善推进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强链延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动条例确定的制度规范切实转化为实现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听取审议空天技术产业发展、场景应用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等专项报告,助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展全市技能人才工作情况调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开展农业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种业之都建设情况报告,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用有力度的监督,助力推动合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民生福祉所系,人大监督所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人民生活品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民生社会领域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卓有成效开展监督工作,推动解决医疗健身、生活保障、出行安全、电信网络诈骗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4年4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审议全市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巢湖综合治理进展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建议。为延伸监督触角,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持续开展“庐州环保世纪行”活动,推动水、土、气、废弃矿山治理等问题整改,正是通过这样的精准点题、有效监督,推动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守护好合肥的碧水蓝天。

非机动车安全管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2024年4月,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合肥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执法调研。邀请人大代表和媒体记者参与、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执法调研期间,调研组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真找准问题、真解决问题,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履职,推动非机动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维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当前的民生热点。为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2024年6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的报告,力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职,加快构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长效机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还听取审议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报告,开展献血条例实施情况执法调研……一年来,有力度、有温度的人大监督,助力守护了百姓“稳稳的幸福”。

汇聚接地气高质效的代表履职活力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提出的建议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可以说,这些饱含初心使命和政治热情的建议,凝聚着人大代表的心血和智慧,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

2024年10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听取审议了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并对评估件开展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市政府系统办理议案3件、建议335件。市政府将议案建议办理作为重点工作进行督办,并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议案建议已全部办复。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完善议案建议办理机制,提高办理质效,推动解决一批民生实事和发展要事;连续第十年选取有代表性的议案建议作为评估件,进行办理情况评估暨满意度测评,以点带面,提升议案建议办理质效。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做好代表建议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抓手,作为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举措,不断深化拓展代表工作,聚焦“提、交、办、督”四个环节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代表议案建议的“办成率”和“满意率”,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一年来,合肥的河湖水库附近,多了一群冒着严寒酷暑实地察看的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对全市676座水库、40条入湖河流、42个饮用水水源地治理开展专项监督。各级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一线走访活动,及时收集情况、反馈问题、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助力擦亮巢湖“最好名片”。

2024年,代表联系群众更加紧密。市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全市138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886个村居(社区)群众联系点规范化建设,组织代表接待群众16000余人次。深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县乡两级人大共票决(票选)产生393件民生实事项目,相关工作在全省代表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设立代表工作委员会,开展代表学习培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一年来 ,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代表工作方式,健全代表工作机制,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充分发挥全国人大代表在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2025年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依法履职,坚定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周勇)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