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地市新闻>>淮北

淮北市投资促进中心:“1234”招商机制推动招商落地质量速度“双提升”

2025年01月06日16:47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针对招商引资有效线索转化率不高、项目落地见效较慢等问题,淮北市投资促进中心推行“1234”招商机制,进一步打通项目“招”“落”环节,实现项目招引质量和速度“双提升”。截至2024年11月份,新增纳统项目131个,比2023年增加20个,增幅达到18%。

设立1个研判专班,严把“源头关”。设立市级招商引资项目研判专班,从产业契合度、投资强度、预期经济效益等角度,对产业招商团、驻外联络处、驻外分中心在淮北市重点项目闭环管理平台备案的项目信息和县区、开发园区重大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专班采取“4+8+N”模式,即:发改、工信、投促中心、产投集团4家单位,分别明确专人开展日常研判;科技、生态环境、农村农业、商务、文旅、卫健、应急、临涣化工园区等8家单位根据需要安排业务骨干参与研判;必要时及时征求外部专家意见,加强对项目质量的“源头”把控,力求推送到各县区、开发园区的信息有价值、可跟进,推动招商质量持续提升。2024年,研判小组共研判977条信息,成功引进奇瑞汽车、融汇化工、华中气体等一批“链主”企业,签约的15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均位于“四大产业”关键环节,累计签约“四大产业”项目117个,占签约总数62.6%。全市开工亿元(含)以上项目171个(含以往签约),其中制造业项目136个,占比达到79.5%。

建立2项工作机制,严控“全流程”。建立推进、流转2项工作机制,市投资促进中心“串起”5个业务科室,对信息推送、跟进进行全过程管理,由信息联络科根据备案项目信息要件进行初筛,再由3个招商科室分别对应服务4个产业招商团、1个驻外联络处和2个驻外分中心,综合分析项目的成熟度和可靠度,并提交市级研判专班把关,最后及时将研判通过的项目信息交由项目推进科,推送相关载体跟进,直至签约落地。每周固定时间对重点项目和研判存疑项目进行集中会商,确定是否向其他载体单位推送,切实做到每条信息“都不轻易放过”。2024年,产业招商团、驻外分中心及联络处505个有效线索中55个实现签约,有效线索签约转化率达10.9%,较2023年提升近2.3个百分点。

创新3方提级跟进,推动“见实效”。建立分层提级跟进机制,对5亿元以上项目由载体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跟踪,重点项目提请市领导高位推动,每条有效信息均有县级干部对接,全力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和难点,切实做到“有人问、有人盯、有人协调”,推动招商项目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别给予红黄绿亮牌,2024年1—11月,淮北累计完成利用省外资金436.9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四位次。通过各级领导的高位推进,实现了在“实战”中教学,达到了“招项目”和带队伍“双提升”,一线招商人员学习产业、研究企业的意识不断增强,感知产业、服务企业持续提升。产业招商团、驻外联络处、驻外分中心捕捉的有效线索,80%以上符合全市重点产业定位。

实行4步协同管理,合力“提效能”。联合发改、统计、经信、投促等部门,分别对签约、开工、纳统、入规4个阶段进行协同管理,项目信息由市投资促进中心“一口径”收集,各载体单位实行重点项目“一项目一专班”,保障要素,高效服务,对亿元以上项目签约项目,会同发改、统计等部门运用“红黄绿”亮牌预警机制,分段压茬调度服务,推动项目加快签约、开工、纳统。2024年1—12月份,全市签约亿元(含)以上项目195个,其中制造业项目154个,占比79%;服务业项目25个,占比12.8%。195个签约项目中当年开工130个,开工率66.7%。截至11月30日,纳统项目109个,当年开工当年纳统率73.2%。(吴发喜)

(责编:范晓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