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一把“爱心剪”,27年的“发”短情长

人民网记者 周坤、陈若天
2024年12月30日11:46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下午2点,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绿都花园,曾兴敏家中响起了一阵轻轻的推剪声。

因为患病多年,年过七旬的老伴常年卧床,也不怎么出门,头发已经几个月没理了。这不快过年了,曾兴敏给南方爱心理发店理发师郑祥生打了电话,“其他理发店很少愿意上门给老人理发,只有郑师傅从不拒绝,还不收费,太难得了。”

“别弄那么好,太麻烦了!”看到郑祥生围着老伴转来转去,手上的动作特别仔细,曾兴敏不好意思地连忙说道。

可郑祥生却回答:“没事,马上新年了,咱得有点‘仪式感’。”十几分钟后,理发结束,老人原本稀疏而凌乱的白发,在郑祥生的巧手下,变成了光洁整齐的造型。

收拾好工具,郑祥生骑上电动车回到理发店。如果没有郑祥生带路,记者很难找到这家理发店。它位居老街巷的最深处,没有醒目的招牌,从远处看,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郑祥生正在给老人理发。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郑祥生正在给老人理发。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走进店里,它没有豪华的装修和设备,也没有嘈杂的音乐,仅有的两条长凳上,早已坐满了六、七个等待理发的老人。

虽然简陋,但理发店生意格外红火。这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坚守了27年且还在继续的“承诺”。

1997年夏天,郑祥生带着老婆孩子,从老家安庆来到合肥谋生,在双岗社区开启了自己的理发事业。起初,他和老婆孩子只能蜗居在店里,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从老家来,只带了一把剪刀,几个推子,一袋米,啥都没有。”郑祥生回忆道。

一家三口,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关键时刻,是街坊邻居雪中送炭,传递善意。

理发店没有板凳,邻居搬来家里多余的方凳;理发店没有工作台,邻居把厂里废旧的办公桌抬过来;理发店没有镜子,邻居把家里装修剩下的镜子送过来……

街坊邻居汇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强大合力,让理发店生意红红火火,郑祥生一家也稳定生活下来。

一开始。郑祥生的理发店店名叫作“小村理发店”,但为了铭记邻居的爱心之举,他把店名改成“南方爱心理发店”。

靠着辛苦的积攒,2013年,郑祥生在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然而,住进新家不久,一场意外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让郑祥生的家“一夜回到解放前”。

“当时打击太大,都撑不下去了,还是邻居们帮我再次站了起来。”郑祥生说,当年理发一次的价格是1.5元,但不少老人来理发,掏了20元钱,“都说不用找了,帮我一把。”

当时临近冬天,邻居们给孩子送来牛奶、水果,物业给他送来旧皮夹克、棉袄,街坊邻居各尽所能,帮助郑祥生渡过难关。

从此之后,郑祥生将这份恩情放在了心上。“更加坚定我在这里好好干的决心,以后条件好了要服务好这些老人,因为他们在我最困难时帮助了我。”

郑祥生的理发店里,老人排队理发。庐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郑祥生的理发店里,老人排队理发。庐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十余年来,郑祥生的理发店没有换过地方。地处居民楼深处,距离老人们最近的地方。没有华丽的招牌,也没有醒目的名字,只是墙上挂着“南方爱心理发”名字和他的联系方式,随叫随到。

十余年来,郑祥生的理发店没有涨过价格。90岁以上高龄及重残居民可享受免费理发服务,60岁以上老人理发优惠,每次7元,烫发40元,“本店附近,困难的低保户、环卫工人免费理发,行动不便高龄老人和残疾人可免费上门理发”。

坐在一旁等待理发的郑师傅告诉记者,他曾经住在虹桥社区,尽管十年前搬到滨湖区生活,但是依然坚持坐地铁来这里理发,“不是其他理发店去不起,而是只有这里理发,有人情味儿。”

记者看到,理发期间,郑祥生和老人们有时候聊聊家长里短,有时候听听老人们的抱怨,有时候调解调解小矛盾,一边细致理发,一边真诚沟通,给老人们提供最大化的“情绪价值”。

十分钟左右,郑祥生给田阿姨理完发后,紧接着为下一位老人理发。

而田阿姨并没有急着回家,她从门口拿来扫帚,把掉落在座椅附近碎发,一点点打扫干净。“郑师傅不容易,他帮助我们,我们也帮一帮他,大家互相帮助嘛。”田阿姨朴实地说道。

其实,任何一个长久的关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奔赴”让彼此都收获了爱。

如今,郑祥生和街坊邻居之间“双向奔赴”还在进行:有时候理发人多,老人们帮着打扫卫生,引导排队;有时候忙到中午来不及做饭吃,老人们做好午饭送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现在,如果你在手机地图软件上搜索“南方爱心理发店”,可能依然没有结果。那是因为,郑祥生和他的理发店,早已融入老街的百姓生活。

(责编:范晓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