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荻港:一碟小香菜 卖出6000万
“你看这菜,翠绿翠绿的,可新鲜了,都是才从地里收上来的。”站在自家香菜加工厂的门口,杨黎利顺手拿起一颗还没去叶的高杆白菜,在镜头面前一个劲“显摆”。
老杨制作的香菜,并非农贸市场的新鲜香菜,那是啥“菜系”?
“此香菜非彼香菜,而是我们当地古法腌制的特色小菜,也叫荻港香菜。”看出记者的不解,老杨释疑解惑道,荻港香菜,因香闻名,吃起来不但酸香可口,而且味道纯正,绝对是“下饭神菜”。
腌制荻港香菜。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说起荻港香菜的身世,虽然最早可追溯到600年前,但把荻港香菜发扬光大,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荻港香菜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许成华。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养家糊口,许成华重操祖上旧业,以香菜传世秘方为基础,大胆创新,采用五步退水法、恒温储藏法,确保了香菜的原汁原味。经过近30年的发展,老许香菜俘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腌制之前,去芯处理。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如今,经过几代人的手艺相传,老许香菜已经成为荻港香菜的招牌。在许成华的带动下,荻港镇又涌现出夏氏、张氏、李氏、甘氏等诸多香菜品牌,促成了荻港香菜界“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老杨祖籍安徽定远,是许成华的女婿,如今也是许成华的弟子。
如何把老一辈的手艺传承好?为这事,老杨没少花心思。2018年,在他的牵头下,当地成立了荻港镇香菜协会,头一年会员企业就有32家,荻港香菜系列产品的销售收入突破80万。
荻港香菜系列产品年产值超6000万。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协会成立之初,销售额不高,但去年达到了6000万元。”老杨告诉记者,这些年不单单销量上去了、市场打开了,关键是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务工,初步统计,全镇直接从业人员有500多人。
目前,协会会员增至40多家,除了主打香菜之外,又陆续开发了莴笋、萝卜、生姜、腐乳等新品。“品类不同,腌制手法不差上下,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酱腌菜,我们荻港香菜经过改良后即腌即食,口感上更脆,水分也更足。”从老丈人手上拿过接力棒,老杨如今成了荻港香菜的带头人。
老杨告诉记者,如果说过去荻港香菜制作还分淡旺季,那么现在是一年四季都加工,而且旺季拉长了。
在老许香菜加工厂,工人们正忙着削去菜叶。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要知道,“一碟小菜”的背后,绝非“小菜一碟”那么简单。他以自家的老许香菜为例,平均下来,一天要消耗掉1.2万斤高杆白菜。当天来料、当天加工,要经过去叶、切丝、腌制、清洗、消毒、脱水、分选等十多道工序之后,才能包装出香味十足的荻港香菜。
凭借地道的口味,老许香菜以其独特风味成为皖南地区代表性名优特产,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首批全国预制菜。
荻港香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大众餐桌,是促农增收的富民产业。
俯瞰即将竣工的荻港香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眼下,荻港香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期项目正在收尾、即将竣工,届时,香菜协会企业将会陆续进驻,抱团“出圈”,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小香菜,大前景。”在老杨看来,产业发展不仅需要规模化,还需要规范化,这是必然趋势,通过产业示范园的建设,引导荻港香菜从“小低散”向“特精美”转变。
在荻港,香菜与家乡和亲人的味道紧密相连。如今,家家户户全员上阵腌菜的光景,似乎越来越少了,但仍有很多人,会买上一罐荻港香菜,留住老荻港的味道。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小香菜,吃的是味道,更是美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