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理论武装良方 探索具有琅琊特色的理论宣讲之路
党的二十大以来,滁州市琅琊区委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宣讲工作,积极发挥理论宣讲人才队伍的作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琅琊区聚焦“上接天气紧跟新时代、中接人气营造好氛围、下接地气探索新实践、迸发朝气凝聚人心”的理论宣讲发展目标,坚持增量与提效并重,深入践行“理论宣讲—理论研究—理论武装”的良性循环,积极探索具有琅琊特色的理论宣讲之路。
处理好理论宣讲与干群需求的关系,上接天气紧跟时代
中心组示范学,工作未动,学习先行,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读书班等不同形式,积极学习、深入消化最新的国家大政方针和上级的政策导向,时刻保持“有一桶水才能倒出一瓢水”的理论素养状态,才能给群众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
党组织跟进学,坚持制度先行,落实学习为要,全区建立了集体研学、个人自学、专家辅导、部门联学、实地践学、旁听督学“六学联动”学习机制,勇于向理论要方法、要成果。
以学铸魂出成果。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坚持多写、多思、多悟,自觉学习、带头学习之风已然形成,理论成果频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区领导撰写理论文章达30余篇,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发表理论文章近20篇,区政协机关发表理论文章近20篇。
处理好理论宣讲与干群需求的关系,中接人气营造好氛围
选对“人”。经过广泛动员,吸收、遴选了各类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本地宣讲员,通过他们的口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高深的理论化繁为简,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记得牢,感觉更有“味”。
借助“地”。善于借力发力,一个是线上,依托“学习强国”“美好琅琊”和应急广播,各种新媒体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采用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点单与预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网络政策宣讲(传),让群众实时了解国家事和身边事;一个是线下,统筹利用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站、点)、党史教育馆等阵地。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53个,社区党史馆10个和各种教育阵地若干。
用对“形”。千方百计用形式多样的“宣讲会”“唠嗑会”打动群众、吸引群众参与,小到街坊邻居的“楼道会”“议事会”“议事亭”,大到全区“琅琊大讲堂”,形成了独具琅琊特色的宣讲“小百花”,把理论武装融入其中,循着群众的口味而建立和开展,深受广大干群的喜爱,让群众不论是在议事、培训还是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都能接受理论“日用而不觉”的味道,真正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要,通过此举,进一步加深了干群关系,拉近了群众距离,思想近了,行动快了,人心更齐了,理论武装共创和谐新篇章。
处理好理论宣讲与干群需求的关系,下接地气探索新实践
深学细悟在于用,真知笃信在于行,理论武装需要不断探索,守正创新,区委宣传部、共青团琅琊区委、教体局等多部门创新开展红领巾宣讲员“红动琅琊”宣讲活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关心关怀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展现新时代,唱响时代主旋律。琅琊区总工会区总工会劳模宣讲团,其结合工会特点,把举旗帜、送理论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打造服务职工群众新品牌。团区委青年宣讲团开展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活动,且对宣讲员每年进行一次评比;区妇联巾帼宣讲团发挥特长,把退休的优秀女干部和在基层实践中有能力的女同志组织在一起,开展宣传宣讲;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遴选一批优秀退役军人,开展党史、军史宣讲。
处理好理论宣讲与干群需求的关系,迸发朝气凝聚人心
只有理论上的清醒,进而带动工作上的朝气,形成成果惠及于民。以上率下带头学,压实责任扎实做,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活动中,区委书记和区长带头开展调研式宣讲。琅琊区民政局强化学习自觉,突出实干重点,紧盯“一老一小”,落实为民服务,2024年10月,获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2024年11月,《多方牵手,织密织牢社区儿童关爱保护网》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同年12月,琅琊区总工会思想引领工作在滁州市工会网络和宣传教育做典型交流发言。
推动理论宣讲形成矩阵,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让“众口不再难调”。区委宣讲团开展宣讲工作以来,近年来,文明办好人宣讲团集聚好人力量,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退役军人事务局面向全区学生群体大力开展“国防知识我来讲”党史军史知识宣讲;科技局“应急科普”“小芽科普”针对未成年人开展安全、科技知识普及宣讲;琅琊区总工会打造服务职工的“琅心向党”思政品牌;区妇联“退休妈妈宣讲团”围绕家庭开展家风家训宣讲,一大批理论武装、理论宣讲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继续践行琅琊理论清新气,提高了广大干群理论学习的知识性、趣味性、吸引力,在不断满足社会各类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引领广大干群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和要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琅琊实践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讲师团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