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博望区:小木耳种出振兴大“钱”景

图为博望区博望镇滨湖村黑木耳种植基地。
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菌菇袋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大小不一的黑木耳,就像迎风怒放的“黑牡丹”。11月18日,记者走进博望区博望镇滨湖村黑木耳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便是木耳丰收场景,一朵朵鲜嫩的木耳,乌黑发亮、弹性十足。
黑木耳是今年滨湖村新发展的乡村振兴产业。“一直以来,我们村产业比较单一,只有稻渔种养,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这两年村两委一直在寻找适合滨湖的新产业。”滨湖村党总支书记章遵楠表示。
今年上半年,在省委党校学习的章遵楠,听同学讲了当地的黑木耳种植,了解到黑木耳适应性强,并且不需要搭大棚,种植成本偏低,一下子来了兴趣。经过几轮外出考察,又邀请外地技术人员来滨湖实地察看后,今年9月份,首批5亩地的黑木耳正式下种。
经过两个月的生长,11月初,黑木耳迎来首个收获季。“一个菌包采一次,能晒2两干木耳,一个菌包能采12—14次。”章遵楠算了下,一亩地大约能收700公斤干木耳,5亩地差不多能带来1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益。
除了能提升村集体经济收益外,种木耳也给一些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9月份木耳种下去,滨湖村就雇了6位村民长期从事田间管理。这几位村民都是村里年纪较大的老人,家庭条件不太好,外出找工作困难。自从村里种了木耳后,他们每个月能拿近3000元的工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但对章遵楠说,这5亩地的木耳,只是一个开始。“这5亩地是试验田,今年村集体先试验,效果好,明年就能带动村民一起种黑木耳。”对村里这个新产业未来如何带动乡村振兴,章遵楠早有想法。他说,先试验,后推广,等村民种上黑木耳后,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对外销售,让木耳成为滨湖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产业。(文图/记者 王永霞 通讯员 聂园 吴文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