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向改革要质量、向资产要效益,唤醒“沉睡”国有资产

近年来,桐城市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国有资产资源盘活,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着力增强国有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向改革要质量、向资产要效益,在发挥市属国有企业压舱石、稳定器作用的同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摸清资产资源底数。全面、系统梳理摸排市属国有企业房屋土地、停车位等存量国有资产的数量、价值、位置、经营现状以及可盘活利用方向路径,做好资产清点、台账登记等基础性工作,对已盘活利用和待利用开发两类资产做到心中有数。累计摸排闲置国有资产3695处,面积约28.94万平米。
科学合理评估资产。将“沉睡”国有资产主要分成房产土地、停车位两大类,其中,房产土地类国有资产603处,面积约25.01万平米;停车位资产3092个,面积约3.93万平米。对市属国有集团企业具有一定收益来源的经营性或准公益性国有资产资源,坚持分类施策,根据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有选择性地对资产进行梳理评估、科学划分、分门别类,充分发挥资产要素的规模效应,增强其造血功能。
整合盘活利用资产。市属国有集团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现有企业国有资产资源分类整合,通过出租、出售、新增权证、股权投资、低效用地处置等盘活方式,盘活存量低效闲置国有资产204处,新增收入1.03亿元,利用金融工具盘活房产及土地23处,新增融资2.5亿元,预计盘活现有存量停车位将增加年收入约400万元。通过资产整合盘活的方式,在企业获得流动性的同时减轻债务负担,助力企业开源节流,赋能企业自身发展,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推进、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下一步,桐城市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深耕民生领域,唤醒更多存量“沉睡”国有资产,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倾斜靠拢,在盘活低效闲置国有资产的同时,变“民生之盼”为“民生之赞”,助力桐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行稳致远。(魏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