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坚持“四个聚焦” 推动大别山民歌焕发时代新光彩
六安市文旅局深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持续强化大别山民歌传承保护,设立大别山民歌非遗传习基地,常态化开设传习课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延续城市文脉,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努力绘就六安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大别山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余述凡
聚焦保护传承做文章
积极推进大别山民歌的普查、保护工作,推广大别山民歌理论研究和文化价值,联合鄂豫皖大别山区域兄弟市共同开展大别山民歌普查,出版《大别山民歌精选》《大别山民歌选萃和赏析》,在《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在极速时代“慢赶牛”》等文章。整理制作包括红色大别山民歌在内的《六安红色歌曲传唱曲目选集》,分发至各级党校、红色展馆、红色景区和文化场馆,将近年制作的大别山民歌音乐伴奏无偿提供给基层场馆、社区、学校和群众文艺团队,在全市营造传唱红色歌曲,歌颂大别山精神的氛围。积极打造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六安市目前共有5名市级以上大别山民歌非遗传承人,通过完善传承奖励机制与非遗教育体系,激励更多人才投入到大别山民歌传承中,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深厚文化素养的非遗传承人。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市文旅局还制定了《六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大别山民歌精选》
聚焦展示展演下功夫
不断创新展示展演的形式,将传统民歌新编与新时代文艺作品创作相结合,创排红色民歌剧《大别山之恋》,举办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民歌邀请赛,组织民歌节目参加长三角原生态民歌邀请赛、“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等民歌交流活动,举办中小学传统文化校园传承优秀项目展示活动,为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整理新编《红了大别山》《四季读书歌》《放哨歌》《送哥当红军》《歌唱立夏节暴动》等一批大别山红色民歌,创作《绿水青山幸福来》《茶恋》《高山顶上搭歌台》等一批新民歌,使大别山民歌既传承了红色精神,又有了新时代的生命力。在喜马拉雅平台六安文旅有声频道设立民歌展示专栏,借助新媒体广泛传播大别山民歌。
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民歌邀请赛
聚焦研学交流用力气
打造“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系列研学交流活动。通过将大别山民歌融入思政课程,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在全市的大中小学校中积极推广大别山民歌特色课程,鼓励支持音乐教师参与民歌展示和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各类校园活动中了解并喜爱大别山民歌。并与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合作,开展大学生民歌暑期实践和研学交流活动,积极申报优秀项目课题,进一步加强大别山民歌进行深度挖掘和宣传推广。
聚焦文旅融合求突破
大力开展大别山民歌进校园、景区、商业街区等非遗“六进”活动,举办200余场活动,服务群众16万人次,实现了全市28个4A级以上景区的全覆盖。拍摄《非遗六安》系列纪录片,推出“跟着非遗游六安-大别山民歌”线上专题展,将大别山民歌作为“寻艺六安”非遗之旅、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等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2024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观摩交流活动暨全国民歌展演活动在陕西榆林举办,六安市余述凡、王凤琴作为非遗传承人代表登台启动“2024年全国民歌展演”活动,对唱节目《郎在高山唱山歌》在分会场波罗古堡景区绚丽亮相。
下一步,市文旅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持续打造跟着非遗游六安品牌文化活动,推动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和高品质旅游强市。(陈琛 周何清 高勇 常婷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