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深化“困有所扶” 兜牢民生底线
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锻造自身长板、补齐民生短板,既是在检验着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关系着市民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马鞍山市聚焦城乡困难群众所思所盼,顶格推进“困有所扶”集成改革,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困难群众,努力让困难群众脸上有笑、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重大部署,更加全面激发马鞍山坚持民生为大、打造社会救助领域高质量发展城市范例的发展担当和改革决心。
集成政策 凝聚帮扶合力
“今年初,通过公益性岗位,我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上下班也很方便,很满意。”谈起现在的工作现状时,雨山区湖西社区居民周女士感激地说道。
49岁的周女士学历低、技能缺乏,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社区了解情况后,将其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并帮其申请到了公益性岗位上岗,自此她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可以补贴家庭。
就业有“门路”、大病有“兜底” ,这与困难群众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救助政策很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佳山乡居民蒋师傅因身患重病,产生大量医药费用支出,家庭基本生活出现困难,政府得知情况后,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将该户纳入重点监测范围,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给予救助帮扶。
让更多困难群众及时得到相应帮扶,得益于马鞍山市开展的困难群众“困有所扶”集成改革。
在这项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中,马鞍山市紧紧围绕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集成各类救助帮扶政策82项,深入实施了弱有所保、业有所就、学有所助、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残有所扶、老有所养、善有所为等“八大工程”,着力打造社会救助“升级版”,帮扶质效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已将城乡困难群众近8万人纳入相应的救助帮扶范围,今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救助帮扶资金近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0余万人次。
顶格部署 健全帮扶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马鞍山市顶格推进“困有所扶”集成改革,背后有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逻辑”。
此前,马鞍山市县(区)各级在调研中发现,困难群众的结构复杂、需求多样,对当下的帮扶举措、方式、力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困难群众的不同需求,需要多元参与、多维救助,需要建立更加精准的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机制,这对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也非常必要。
面对新情况,社会救助领域如何改革破题、向深处迈进,成为马鞍山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事”。为此,马鞍山市着力推进“困有所扶”集成改革。
加强政策设计,市委深改委连续两年将城市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列为改革选题,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建立精准帮扶城市困难群众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城市困难群众“困有所扶”集成改革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顶格部署推进困难群众帮扶工作。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印发《马鞍山市困难群众帮扶政策清单》《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断细化救助帮扶举措。
明确重点任务,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求,将低保对象、特困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五类城乡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帮扶范围,通过主动发现、快速审核、精准帮扶、跟踪问效,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加强调度推进,及时召开社会救助联席会、推进会、会商会等,定期研判城乡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帮扶提质增效目标,持续深化改革举措,构建起上下贯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救助工作新格局。同时加强帮扶救助政策宣传,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知晓率。
精细服务 提升帮扶质效
从“各自出招、点上出彩”到“组合发力、质效双升”,随着“困有所扶”集成改革的推进,这套救助“组合拳”的成效逐渐显现。
围绕精准识别,马鞍山市建立了社会救助数据信息系统,对涉医保、残联等数十项数据进行比对,对低保对象、特困对象等低收入人员失业及年度医疗费超2万元等信息进行监测,在村(社区)推广使用《困难人员走访手册》,及时识别城乡困难群众。
围绕及时救助,将低保对象、特困对象和临时救助事项审核权限下放,由乡镇(街道)负责受理和审核确认。创新推广低保申报“绿色通道”,其中,重病等低保边缘人口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至10个工作日。
围绕因人施救,聚焦城乡困难群众实际需求,统筹整合社会救助帮扶资源,通过建立“一户一策、一事一议”等方式,针对困难群众不同的困难程度和困难需求,分层分类对困难群众实施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和社会帮扶。
围绕动态管理,通过数据监测、巡访探视、定期复审等方式,对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变更保障措施和保障标准。
改革有力度,惠民有温度。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狠抓任务落实,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准确把握全会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立足民政实际,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困有所扶”集成改革,加快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建设,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持续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马鞍山向暖而行,全力织密救助帮扶网络,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幸福生活更有质感。(记者 况安轩 通讯员 刘建华 宋丹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