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琳、李慧琳:孝老有亲担当奉献的姐妹花

近日,中宣部公布了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名单,其中临泉县兴业路实验学校九年级学生李智琳、李慧琳入选。
李智琳、李慧琳是临泉县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出生于2008年12月,目前在临泉县兴业路实验学校九年级(6)班读书。在爸爸突发疾病失去行动能力、家里只靠妈妈苦苦支撑的情况下,姐妹俩从小就学会照顾自己、陪伴爸爸、处理家务,在学习上比学赶帮、连创佳绩,业余时间还积极融入社会参加志愿服务,成为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好孩子、好榜样。
受熏陶 成为家里顶梁柱
2008年12月,李智琳、李慧琳刚出生不满4个月,爸爸李建伟就因高血压突发脑溢血失去了工作和自由行动的能力。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妈妈葛春梅像上紧了的发条,连轴转地上课、给爸爸康复锻炼、辅导姐妹俩课程,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妈妈忙碌的身影深深地印在姐妹俩的心里,她们立下志向:要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让妈妈能有时间歇息。
稍稍懂事后,智琳、慧琳就争着抢着帮妈妈刷碗、拖地、洗衣服,尽管有时净帮倒忙,不是打了碗碟就是弄脏了地板,但一直坚持做。上小学后,姐妹俩坚持步行2公里上学放学,不让妈妈接送。到了周末,姐妹俩不像别的孩子出去玩儿,而是在家里给爸爸捶捶背、捏捏腿、说说校园里的趣事,聊聊学习上的收获,常常逗得爸爸开怀大笑。两个人还趁奶奶、妈妈做饭时偷偷学着做饭,慢慢地,两人蒸馍、炒菜、煮稀饭样样都会两手,现在家里饭基本都是姐妹俩做了。放学回家,姐妹俩已经达成默契:一个做饭,一个收拾家务,一替一天,还经常交流心得、不断提高厨艺。为了帮助爸爸实现参加马拉松赛事的愿望,2018年,姐妹俩和妈妈一起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爸爸,参加了临泉县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尽管天空下着雨,尽管途中轮椅爆了胎,姐妹俩坚持跑完了亲子组全程。妈妈被评为“中国好人”后,教学和社会活动更多更重,姐妹俩就自觉承担起照顾爸爸、处理家务的重任,成了家里名符其实的顶梁柱。
能吃苦 求学路上敢争先
生活中,智琳、慧琳成为家里顶梁柱;学习上,姐妹俩也是你追我赶、敢于争先。二人坚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拖拉迟缓。遇到问题时,姐妹俩就一起商量、探讨,两人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和年级前列。她们还积极向学科成绩前列的同学学习,一起探讨数学、研究物理、商量化学习题,并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担任班干部后,姐妹俩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事事恪尽职守,班里的大事小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学习之余,姐妹俩还积极学习舞蹈和计算机编程,培养良好兴趣爱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两人连续四年获评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卓越之星”“优秀之星”等荣誉。2014年,姐妹俩参加“蒲公英第十四届青少年优秀艺术新人选拔活动”,获安徽省选区舞蹈专业金奖;2019年,姐妹俩参加参加“致敬新时代”全国中小学师生春节大联欢上海专场活动,舞蹈《嬉雨》获金奖。
讲奉献 志愿服务暖人心
智琳、慧琳的家庭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得到了社会的关心关怀。她们谨遵妈妈的教导,怀着感恩的心把社会的爱铭记在心头,努力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从2018年开始,智琳、慧琳就和妈妈一道,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用点滴付出回报社会、温暖他人。
每年中高考期间,姐妹俩积极报名加入志愿服务大军,为考生引路、送水、加油、助威,有时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但她们始终不叫苦不喊累;暑假期间,姐妹俩起早贪黑为环卫工人熬绿豆粥,加水、烧火、洗豆、熬粥、盛粥、送粥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每逢周末,智琳、慧琳还经常参与到共建绿色家园志愿服务活动中,到公园、游园、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捡拾垃圾,宣传环保知识;节假日,她们又赶赴高铁站参加志愿服务,现场解答乘客咨询,帮助乘客取票,协助特殊乘客搬运行李,成为志愿大军中最亮眼的姐妹花。
智琳、慧琳说,她们是在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要把这份爱化为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现在打好学习和社会实践基础,将来为奉献社会、建设家乡贡献力量。(赵怀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