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全力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平天湖航拍图(资料图片)。 通讯员 范欣 摄
一池山水满城诗。池者,水也。池州市境内水系发达,拥有238条中小河流、38个湖泊、430座水库。星罗棋布的河湖如何管护?
池州市以行动作答,构建了以河湖长领治为核、沟塘并治为基、跨区联治为翼、系统整治为纲的“四治”体系,从严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河湖管护,誓将一江碧水守护到底,让清澈之流永续,书写池州绿色发展新篇章。
2022年,秋浦河(石台段)入选全国第二届“最美家乡河”;2018年至2022年,池州市河湖长制工作连续5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2022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河湖长领治——每条河湖都有管护“代言人”
问“水”哪得清如许?为有“河长治水”来。
查看水位、巡堤查险、检查沿线水岸环境……进入汛期以来,贵池区涓桥镇副镇长唐义珍已经20多天没有回家。7月15日上午,他在忙完镇里的工作后,又急匆匆赶到天生湖,在巡堤查险的同时,和工作人员一起清理水面漂浮物。“河湖长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我是这片湖的湖长,就应该尽到责。”唐义珍指着大堤上的公示牌说。
在池州市,像唐义珍这样的河湖长遍布每条河流、湖泊、水库,他们共同守护着一池山水的秀美与安澜。2017年池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2018年全面落实湖长制,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分级分段、分区设立河长、湖长共2057名,覆盖全市所有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域。
体系一建立,每条河湖都有了“守护者”,有了“代言人”,河湖管护彻底告别“九龙分治”,重构“九龙合治”。市委、市政府顶格推动河湖管护,先后召开市级总河长会议8次,发布市级总河长令8个,将河湖长制工作作为全市年度重点任务之一,调度推进。市级河湖长认领责任河湖段,以上率下巡查调研,解决河湖实际问题,落实“点对点、长对长”责任网。
有了以上率下的顶格部署、顶格示范,管好河、护好湖,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池州市先后建立了市级河长会议、工作督察、督办分办、述职考核、约谈问责、工作交接、信息共享等10多项制度,推动河湖管护重点事项立即办、快速办。市水利、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17个市直部门,为市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分别承担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任务,分头协助市级河长、湖长守好“责任地”、种好“责任田”。历任市级总河长先后对河湖长制工作批示22次,推动解决河湖生态环境问题3300个,河湖管护工作高位、闭环、清单式推进。
沟塘并治——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
炎炎夏日,走近青阳县丁桥镇丁桥村的老屋塘,池塘碧水清清、鱼翔浅底,周边房屋白墙红瓦,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让人仿佛置身于梦里田园水乡。然而,几年前,这里曾是让村民头疼的“臭水塘”。
追溯老屋塘的“蝶变”,要从池州市推行“沟塘并治”说起。2021年,为了解决小微水体治理“盲区”,池州市在农村沟、渠、山塘等小微水体全面健全河湖长体系,实现农村河塘沟渠有人管、无死角。
河湖管护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的小微水体,老屋塘的臭水问题很快被发现,得到重视。青阳县结合小流域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项目,对老屋塘以及周边环境开展底泥清淤、生态补水、改水改厕、拦污截污、沿岸绿化等综合整治,老屋塘摇身一变成了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池塘。
为破解河湖管护难题,池州市按照“县级统筹、乡镇聘用、村级监督”模式,通过统筹融合基层水管员、护林员、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员等,建立村级护河员制度,在全市聘请了900多名村级护河员,划分河湖管护网格2128个。吴志平是丁桥镇村级护河员中的一员,“我每天都会到村里的河段、沟渠、塘坝看一看,发现问题后,能处理的,就把它处理好;不能处理的,第一时间向村里、镇里上报。这里是我的家乡,我希望环境越来越好。”提到护河员的身份,吴志平十分骄傲。
据了解,依托村级护河员队伍,全市组织开展了小微水体摸排,建立小微水体河湖长名录,分片分区增设小微水体河湖长830名,根据小微水体所属流域、权属、污染程度及原因,分类施策,彻底打通了河湖管治保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跨区联治——共绘碧水清流新篇章
铜陵养殖户姚某某怎么也没想到,他在大通河铜陵水域养鹅一事被人举报到了池州。原以为此事不属于池州管辖,没想到,大通河这片水域为池州、铜陵跨界河流。不久后,两地运用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强化信息共享,协同推进问题整治,养殖户按要求将散养的300只鹅迁出池、铜两地交界水域。
这起关于大通河铜陵水域养殖问题的信访件,最终得以妥善解决的关键点在于联合河湖长制“跨区联治”。
如何破题跨界河湖管护?“跨区联治”给出了答案。近年来,池州市先后与江西九江、上饶以及本省黄山、芜湖、安庆、铜陵等地签订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在与安庆、铜陵等地跨界河湖建立联合河湖长制,开展联合会商、联合巡查、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做到巡查“多走一公里”、执法“多管一点事”,共同守护跨界水域。
“跨区联治”,为“两不管”地带安上“强监管”这把锁。青通河是大通河的一条支流,是池州市青阳县、铜陵市大通镇两地的“母亲河”。2022年,在青通河将军滩曾出现采砂船侧翻、可能发生油料泄漏的险情,池州、铜陵两地运用联合河湖长制,协同发力,快速处置险情,消除污染隐患;池州市东至县与九江市彭泽县交界的长江水域,是长江刀鱼洄游的重要通道和产卵地,两地执法部门连续四年开展跨界水域联合执法行动,共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
创新“河湖长制+”模式,是推动“跨区联治”的抓手。池州市依托“河小青”“清溪姐姐”“民间河湖长”等志愿服务组织,融合多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司法监督与行政执法无缝对接,推动河湖长制取得实效。近年来,全市68名河湖警长开展河湖专项执法745次,查处涉河湖违法案件68件;13名生态检察官参与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5件,有效提升了河湖保护的法治水平。
系统整治——水清岸绿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沿着长江岸线一路行驶,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徐徐展开:蓝天白云、绿草鲜花、公园步道,在江水映照下,显得格外明媚。市民沿江沿河或悠然漫步,或驻足欣赏,水与绿、江与城、人与自然在这里融洽无间。
这样和美的画卷是池州市依托完善的河湖长队伍,坚持系统治理结出的“硕果”。池州市坚持“水岸同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长江岸线,一体推进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划定全市102条河流、19个湖泊的管理范围,完成5632个长江干支流入河排污口的整治销号,持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查处涉污船舶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全市水环境得到显著优化。
同时,池州市还注重生态整治,实施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规范57座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治理城市黑臭水体10处,建成省级幸福河湖19条。
在贵池区木闸河惠民段,新修建的小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曾经的臭水沟、脏乱差之地,旧貌换新颜,彻底告别了污水入河的历史。木闸河惠民段村级河长郭向友说:“木闸河最终流入秋浦河汇入长江,整治后,优美的环境得到了附近老百姓的称赞,现在大家都自觉维护河道两侧环境。”
木闸河惠民段的变化,是池州市实施“流域共治”策略,大力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具体成果。通过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幸福河湖建设等措施,秋浦河流域等区域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杏花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被水利部评为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青阳县青通河朱备段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治理和省级幸福河湖建设,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共同治理、共同保护的生动格局已经形成。
俯瞰长江之滨,一江碧水蜿蜒东流;漫步秋浦河畔,绿水青山相映成趣;行驶在平天湖环湖路上,犹如进入天空之境……随着河湖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池州的一条条河流、湖泊正经受“洗礼”,焕发新的色彩。(记者 钱雪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