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的坚守与执着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纪实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连续十二年,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不舍昼夜,薪火相传。他们以满腔热情,点亮孩子们的人生梦想,用知识和爱心,为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2012年以来,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连续十二年向张公山第三小学派遣了一千余名志愿者。他们,用镌刻在骨子里的“安财精神”,扎根教育一线,奉献青春之光,用实际行动践行新一代安财人的历史使命。
红色基因入课堂,家国情怀育英才
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志愿者用十二年的时间,打造了“红色基因”品牌课程,为支教点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课程和活动。“家乡的红色故事分享交流会”让孩子们走进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丰功伟绩。“华夏文明播神州,精神文化永流传”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党的光辉历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寻访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则是一种实地教学的体验,带领孩子们走进烈士陵园,参观烈士纪念碑、纪念馆,了解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在这些活动中,志愿者们用饱含崇敬的心情、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当地的红色文化,讲述当地的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对革命精神的弘扬。
志愿者们开展丰富的支教活动。
手拉手接力支教,面对面科教贯通
十二年来,百支支教团队,携手千余名志愿者,共同奉献了五百多堂精彩课程。青协支教团以“支教+接力”的创新模式,谱写了新时代的篇章。志愿教师们深入当地,细致调研,重视家访,根据孩子们的课堂反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巧妙融合理论与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确保了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获。
志愿者们开展丰富的支教活动。
支教团的工作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推进德育,引导孩子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少年。他们开展的“四点半课堂”和张公山第三小学周末辅导公益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在作业之余,支教团成员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宣讲,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书声琅琅映日辉,艺美体健展风采
为了在紧张的课程学习之余,全面提升支教点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让他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志愿者团队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一系列文体活动。“书写经典,传承美德”书法比赛,让学生们在挥毫泼墨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积聚青春力量,彰显青春活力”趣味运动会,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竞技项目,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喜迎党的二十大,争做时代好少年”经典诵读大赛,则通过诵读红色经典,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增进了孩子们对党史、国史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青春活力。
志愿者们开展丰富的支教活动。
支教情深意更浓,桃李芬芳映日红
“支教,是心灵对生命的厚重允诺。”这是志愿者团队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们以满腔的热忱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传递和价值观的塑造。他们深知,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他们不急功近利,不追求短期的成效,而是着眼于孩子们的长远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相信,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青年。
青春一脉相承,奋斗前后相续。十二年来,一届又一届志愿者毕业了、离开了,一届又一届新的志愿者加入,支教的接力棒一直在传递、在延续……(王江田 秦元芳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