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泉区:“秸”尽所能 昔日废弃物变身“香饽饽”
变成饲料,养出膘肥体壮的肉牛;变成菌棒基料,培育出营养丰富的蘑菇;变成板材,搭建起防水隔热的民房……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曾被村民们一烧了之的小麦秸秆近些年实现“逆袭”,成了“香饽饽”。华丽转身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个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崛起。
“今年周边5个村社近3万亩小麦的秸秆都在我们这。”近日,在颍泉区周棚街道阜阳思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公司负责人郑虎指着码成小山的秸秆告诉记者,经过专业设备揉丝加工后,这些秸秆将被制作成饲料,远销内蒙古等地。
阜阳思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肉牛正在吃秸秆转化的饲料。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郑虎是颍泉区人,早年一直在外从事建筑行业。2016年,瞅准秸秆综合利用的商机,郑虎回到家乡创办阜阳思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攻秸秆综合利用。
“我们的秸秆饲料质量好,很受市场欢迎。仅靠饲料这一项,每年能有100多万元的净利润。”郑虎说。
如今,阜阳思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了新的利润增长点。2023年,郑虎响应安徽省政府实施的“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投资近1000万元进行肉牛养殖,现有牛栏舍4800平方米,肉牛存栏360头。
“一头牛的养殖期大概12个月,需要消耗5到6吨的秸秆饲料。”郑虎介绍,用秸秆做的饲料养牛,是非常划算的。相比以往的传统饲料,秸秆饲料要节约成本30%以上。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我们的秸秆消耗量势必也会增加。眼下,我们正在增购新设备,力争明年产值实现翻番。”郑虎信心满满地说。
工作人员正在将秸秆转化成饲料。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同郑虎一样,安徽多多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薛利也从秸秆上尝到了甜头。
“公司以秸秆、鸡粪等种养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制作双孢菇栽培所需的基质材料,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薛利介绍,公司目前日产近10吨双孢菇,年消耗3万吨鸡粪和2万吨秸秆,产出优质双孢菇约3000吨。
为了解决原料需求,安徽多多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颍泉区建立3个秸秆收储站,并建设一栋2000平方米的秸秆收储中心。
“周边村民把秸秆卖给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收入。此外,在我们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周边约300户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户均年增收达3万元以上。”薛利说。
目前,多多利公司已经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形成合作关系,计划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农林废弃物,进一步开发生物有机肥、农用微生物菌剂等适用于多个农作物的肥料。
像阜阳思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多多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样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颍泉区还有40多家。
“去年,颍泉区秸秆收集量36.3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总量35.1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7%。”颍泉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袁永渊介绍,未来,颍泉区将进一步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促进秸秆利用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层次跃升,让更多农作物秸秆“点草成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