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打造聚才引智“强磁场”

——泗县人民医院实施“人才强院”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4年05月22日08:41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我在深感自豪的同时,更觉得当初从南方回归的选择是正确的,医院是聚才引智,个人的成长进步源于医院这个‘强磁场’。”日前,泗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科教科科长付磊,在获得泗县卫健系统“优秀医生”表彰时,他内心激动地说。

付磊口中的“强磁场”,是医院坚持抓党建带队伍工作思路,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招”。

打造聚才引智“强磁场”,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如何扛起大医使命,激活“第一资源”?

落实党管人才责任

——筑巢引凤,拓宽引才“动力源”

5月17日,泗县人民医院的王东教授正带领消化内科韩家安、陈奎等医护团队刚做完一台“胃肠息肉切除”手术。这位“三好一满意(质量好、服务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医生,有着不小的来头。

王东曾留学美国加州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教授,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2006年获第二军医大学内科学消化专业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13年第二军医大学组织胚胎与解剖学博士后。曾先后在日本、德国进修学习,荣获首届“榜样长海”人物。如今,上海瑞金医院和泗县人民医院共建“科室联盟”,他成为了泗县的“常客”。

为什么选择泗县?王东坦言:“一是看中了泗县人民医院在当地的龙头品牌和厚重积淀,二是真切感受到泗县县委、县政府、县卫健委及院领导对人才的重视和发展学科的决心,希望和泗县人民医院同事们一道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父老乡亲服务好。”

王东教授不负众望,在“传、帮、带”的同时,极力推动治疗模式和技术方法的全面创新,使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手术量大幅提升,同时确定了科研方向,科室氛围和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在皖东北地区首屈一指。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据泗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人事科长朱邦胜介绍,借梯登高,上接“天线”,聚贤纳才,是医院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而厚植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肥沃土壤”,则是更好发挥人才支撑作用的“源头活水”。

这样的“双向奔赴”,不止发生在王东教授一个人身上。近年来,泗县人民医院抢抓“长三角健康一体化”机遇,在对接先进资源上“上浮”,积极对接优质医疗资源,成立医疗联合体、专家工作组,加快补齐自身短板,形成了专科医疗服务能力越强,综合科室和公共卫生服务越好的良性循环。权威医学领域专家、教授大咖纷至沓来,在这片热土上大展作为、实践梦想。

提升本土人才素质

——多措并举,打造人才“孵化器”

春风化雨,方能育得花开。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不仅要靠人才“输血”快速拉开发展空间、激活创新动能,更要靠“造血”厚植事业底气,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满时节,丰收在望。但草沟镇大安村老张亲属的心里却是“忐忑不安”。老张凌晨因突发疾病,家人拨打120救援求助,术前患者老张家属还担心手术风险及费用问题等。心内一科季德主任诊疗团队经充分沟通后,顺利完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手术,患者及亲属表示很满意。

“在上海工作的女儿还担心这次手术风险及费用问题,这不,今天女儿回来后逢人就夸,这都赶上大城市的技术水平了,既减少费用,又免去去外地看病就医来回奔波之苦,家里50亩小麦再过十来天也能收割了。”老张边说边比划,脸上洋溢着笑容。

以往面对这类危急重症患者,当地医生往往是束手无策,只能无奈将患者转往上级医院,往往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老张的亲属表示,他们从最开始的“不放心”到后面选择做手术,除了对医者的信任,也是看到医院多学科团队对患者病情的重视,并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治疗方案。

病有良医,方便看病,看得好病,让生命得以健康发展,是一种幸福。泗县人民医院院长刘文武的话可窥一斑:“医院对青年人才非常重视,建机制、搭平台、拓跑道,让广大青年在干事创业中迅速成长,人才集聚效应初显,发展‘底座’更实、‘势能’更足。”

求木之长在根,求水之长在源。像老张这样,因技术创新获益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的康复得益于医院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这背后是院党委对人才培养的坚持。近年来,医院通过建立医联体、签约专科联盟等形式,上级专家团队定期来院坐诊、查房、手术、培训等,提升学科建设和院内人才培养;每年选派青年骨干医护人员到上海、合肥、南京等地三甲知名医院“取经”;让院内“名医”进行“传帮带”等举措为人才铺就成长成才路。目前,已有151名副高职称、20名正高职称,涌现出戚伟、卢茂林、吴晓强、卢连娟、李庆志等一大批学科带头人。

突出“选优”这个关键

——创新引领, 集聚人才“强磁场”

引才、育才是基础,留才、用才是关键。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激发医疗人才“一池春水”,就需要打破常规选举人才,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风向标。

近日,依据《事业单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和程序,神经内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耀被组织选拔为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纵观王耀干事创业氛围,他不仅做出了一定成绩,还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广泛好评。

由王耀牵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及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申办的“脑卒中急救车超早期强化降压的研究(INTERACT4)”科研项目,泗县人民医院作为分中心,成功入组64例患者。目前该项科研结果已投稿至“新英格兰杂志”,并于2024年5月16日在线发表,此项目是泗县人民医院参与的第一项多中心科研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成功机械取栓桥接替奈普酶动脉溶栓的疗效评估(ATTENTION-IA)”科研项目,已入组多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直接血管内治疗与桥接治疗对比的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TTENTION-IV)”,目前已入组多例;东部战区总医院牵头的“经桡动脉入路行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再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RACE-BAO)”的科研项目,目前正积极筛选入组;他还积极参与泗县人民医院科研课题的申报,申报的“县域卒中中心建设及临床效果评价研究”课题已荣获2022年度宿州市卫生健康科研重点项目。

从2022年5月至今,王耀先后被评为“宿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宿州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今年5月8日,他还被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第二届“宿州好医生”荣誉称号。

从“青苗人才”到“学科骨干”到“科研领头人”,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长?人才的破格提拔使用,得益于医院的人才选拔制度改革。

为了让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干得成事,近年来,院党委在临床医技学科管理团队的选拔中,创造性推出“揭榜挂帅”制,以“目标责任状”形式“挂榜”,引导科室目标与国家、医院战略契合,经学科团队、医护团队、管理团队层层选贤举能,将真正的“帅”才选拔出来。

通过“揭榜挂帅”,突破选才的“年资”壁垒,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科科争创特色蔚然成风,科室团队凝聚力增强,创新活力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澎湃。梁福群、聂丽、万锋锐、彭乾坤等一大批青年业务骨干脱颖而出。

亮眼的成绩,来自走深走实的学科建设,来自日新月异的科研事业,更来自加速沉淀的人才底气。

人才强医,既是顺势而为,更是应势必为,既是“必扛之责”,也是“必由之路”。“将聚焦人才强院和科技创新靶向发力,打造聚才引智‘强磁场’,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建设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区域特色专科,培养一批‘医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医疗人才队伍,让群众就医时‘不撇嘴’,把群众就医‘咧嘴笑’的事干好,加快形成医疗‘新质生产力’,这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誓言!”泗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宝东坚定地说。(刘海峰)

(责编:范晓琳、韩震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