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安徽向新丨天长“小巨人”炼成记

人民网记者 周坤
2024年05月17日11:4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车间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线缆生产长度、用料数量等数字。通过这些数字,安徽天康集团数据线缆有限公司实现了对人力、材料成本等的可查可控。作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智能化早已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

天康集团数据线缆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天长市。据统计,当地的“小巨人”企业共有1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97家、305家,均位居安徽县域前列。

以“小巨人”企业等为代表的经营主体,共同孕育着天长向新的澎湃动力。2023年,当地经济总量排在安徽县域第四。

天长“小巨人”集群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天长市电线电缆产业。天长市委宣传部供图

天长市电线电缆产业。天长市委宣传部供图

各个身怀“绝技”

所谓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特征的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专精特新企业中的“领头羊”,认定标准严苛,含金量高。

要想成为“小巨人”企业,得长期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同时,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此外,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例、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也要满足要求。

“‘小巨人’企业虽然‘小’,但是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天长市经信局副局长施勇说。

作为天长第一家“小巨人”企业,安徽天长缸盖有限公司30年如一日生产柴油机发动机缸盖,长期的“精耕细作”,让企业练就了“独门绝技”。

安徽天长缸盖有限公司的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现在只需要一名工人操作。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安徽天长缸盖有限公司的一条自动化生产线,现在只需要一名工人操作。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走进公司车间,橙红色铁液倾泻而下。这些铁液将注入缸盖模具中,一次性浇铸出铸件。每年,这里都能产出超过100万台成品缸盖。一次浇铸成型的关键,在于模具气道的超高精度。在自动化飞速发展的年代,企业仍坚持人工打磨模具。

“每位工程师修磨过后,我们都要经过试验台试验确认,如果不符合要求,会重新进行修磨,一遍遍试验、一次次修磨,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安徽天长缸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宏权说。

纵观天长的“小巨人”企业,虽然产品千差万别,但具备一些共同特质:深耕细作,几十年如一日做同一件事,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

正如采访中戴宏权所言:与其求大求广,不如“将‘一米宽’的市场做到‘百米深’。”

支撑产业成长

天长素有“仪表之乡”美誉,仪器仪表制造是产业版图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这其中,离不开天康集团的强力支撑。

50年前,这家以800元启动资金创办的乡镇企业,凭借一只只仪表、一根根电缆,历经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现已成为国内温度仪表最大的生产商。

安徽天康集团数据线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自动化生产线。安徽天康集团供图

安徽天康集团数据线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自动化生产线。安徽天康集团供图

与普通企业相比,“小巨人”企业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向研发环节。“每年我们都投入1000多万用于研发,经过不懈攻关,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占到全国细分领域市场的35%,还成立了天长第一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安徽天康集团科研部部长华启国说。

在施勇看来,补强产业链条,突破关键技术难点,正是“小巨人”企业最具价值的优势,而这也恰恰符合天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需求。

以优质企业为“点”,以产业链为“线”,以产业集群为“面”,天长市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互通互融的产业生态,促进了制造业整体提升。

如今,天长集聚了仪器仪表企业45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76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这里的智能仪器仪表产业,不仅成为“挑大梁”的首位产业,而且在2022年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俯瞰安徽天康集团数据线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安徽天康集团供图

俯瞰安徽天康集团数据线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安徽天康集团供图

丰沃营商土壤

门槛高、分量重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何能在天长层出不穷?其中,必然离不开天长优良的营商土壤。

截至2023年底,天长共有民营企业2.7万家,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达6万家。庞大的中小企业基数,筑起“小巨人”企业诞生的土壤。同时,“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比如,天长市先后出台《关于开展2023年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入库有关工作的通知》《天长市工业企业分层培育五年行动方案》等文件,通过密切跟踪准确把握入库企业经营动态和变化趋势,加强运行研判和风险预警,精准做好政策储备,破解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痛点、难点、堵点等问题。

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智能化车间运行情况。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智能化车间运行情况。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资金支持到位,对企业创新十分关键。得益于政府及时发放的奖补,我们在研发过程中,有了更多底气,没有后顾之忧。”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质量服务官张万有说。

可见,天长“小巨人”企业的蓬勃发展,绝不是一个偶然。

放眼长远,天长定下了新目标:到202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小巨人”企业达3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200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0家以上……到那时,天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