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高速公路守护者”的十二时辰

清晨六点,彼时天还半黑,汪承志的闹钟“叮叮叮”准时响起。
从业多年来,由于职业的习惯,他醒来后总是习惯先看下手机天气预报。“今天(2月1日)可能有强雨雪天气,得早点去中心完成清点、车辆检修、物资准备……”
对于一名高速人而言,每每遇到恶劣天气,他的心总是提在嗓子眼上。
日常检查车辆设备。人民网 吕欢欢摄
汪承志是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六安西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大别山东理赔救援中队的一名施救员,兼顾“道路巡查员、清障施救员、系统维护员”等角色。
每日7时,他协助当班人员做好设备清点工作;9时,合理安排备勤人员;11时,车辆日常检修;13时,来往奔走忙疏导;17时,传授经验提技能;22时,忙碌结束返宿舍……
他的“十二时辰”里,除了处理日常性工作外,大多数时间里都是紧盯路面通行情况,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出发去现场。人民网 吕欢欢摄
“最近是春运期间,明显比平常要忙得多,一天最多的时候可能要处理十几起突发事件,比平时最少涨了两倍。”汪承志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其所管辖区位于六安南部山区,有14对隧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绵延无尽的群山之间,高速公路蜿蜒、桥隧相连,这也意味着一旦出现车辆故障、交通事故等突发情况,就很容易造成整条高速线出现拥堵。
就在采访当天,雨雪天气“如约而至”,此次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降雪强度大、冻雨范围广,给群众春运出行带来不利影响。
“昨天我们处理了几起追尾事故,今天上午目前还没接到任务。”在他看来,没有任务就是最好的消息,但也一刻不敢放松。
将故障车拖离现场。人民网 吕欢欢摄
果不其然,不到半小时后,他们接到一起高速事故救援通知,“一辆面包车因故障无法行驶,急需救援。”“一旦发生事故,很多司乘都会六神无主,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在安抚好司乘情绪的同时帮助引导他们做好后续事故的处理。”他说。
五分钟后,汪承志与当班人员驾驶中型拖车由大别山东收费站上道赶赴现场,二十分钟后到达故障车现场,并立刻做好现场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区的安全后开展救援。
“这辆故障车得及时拖走,不然很容易造成拥堵、行驶缓慢,特别这种天气,很容易出现追尾事故。”不一会儿,他们就将故障车拖离现场,拖至黄尾收费站出口安全区域停放,并提醒驾驶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随后返回驻地停好车辆、检查随车装备工具等后待命。
施救员王启军检查应急设备。人民网 吕欢欢摄
一次看似简单快速的救援,背后却是未雨绸缪,早算好了下一步。六安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像汪承志这样的“高速公路守护者”,中心一共有3支施救力量,共21人。
一个昼夜,十二时辰,每一个时辰都有他们守护,在面对应急处置、故障清理等情况时,要求他们“15分钟准备、30分钟到场、60分钟完成”,每位施救员的手机没敢设置静音过,为的就是让每一位司乘通行得更加安全、畅通。
临近采访结束,已近晚饭点,简单吃了几口饭后,汪承志等人又赶去另一救援现场,道路安畅服务还在继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