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两会热1℃丨锻造新质生产力,赋能安徽新动力

陶伟 赵越
2024年01月27日08:24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今年安徽省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毫无意外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词。

“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光伏制造业实现营收超2900亿元、升至全国第3位;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在一条条新赛道上,安徽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在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上,一组组增长的数据,生动展示了安徽新质生产力竞相喷薄的势头。

俯瞰安徽创新馆。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俯瞰安徽创新馆。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代表着更创新、更高阶、更可持续的生产力发展方向。

对于锚定“三地一区”、聚焦“七个强省”建设的安徽而言,如何继续壮大新质生产力,引领安徽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安徽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聚力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主导的生产力,离不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驱动。”1月22日,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过去一年,安徽科技创新成绩斐然。“人造太阳”装置实现403秒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突破千公里,“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突破255个光子操纵,均创世界新纪录,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2件、增长19%,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

安徽创新馆内科技成果展示。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安徽创新馆内科技成果展示。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当然,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而言,科技创新只是起点,它需要一次“飞跃”。

在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款“量子密信”商用产品,因其特有的安全性,而广受用户青睐,目前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为政务、公检法、税务、金融、气象等行业客户提供量子安全通信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该集团已推出量子科技产品20多项,应用范围涵盖政务、应急、工业、金融等10多个行业。

中电信量子集团量子应用产品在2023数字科技生态大会展出。中电信量子集团供图

中电信量子集团量子应用产品在2023数字科技生态大会展出。中电信量子集团供图

“我们还发布了‘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降低量子计算机使用门槛,加速量子计算融入量子化学研究、新药新材料开发、能源气象模拟等场景,赋能千行百业。”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是重要一环。”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于振中这样说道。其观点显然已是安徽的共识。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把科技创新势能更多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离不开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2023年,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8%、总量居全国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54%、总量居全国第7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户,总量居全国第8位。

另一面,对新型研发机构而言,科技成果转化呼唤良好生态的建立。于振中建议,政府应牵头建立健全新型研发机构在成果转化机制体制。比如,在科技金融上,为新型研发机构设立自己的一支基金;在人才建设上,培养更多的“五懂”人才;在管理上,建立由科学家、创业企业家、懂市场与金融人才组成的复合型团队,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布局新兴产业

新质生产力,起于科技创新,成于新兴产业。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打造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

其中,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是一大发力点。

去年底,在合肥市包河区骆岗公园,亿航智能 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完成全球载人商业首飞演示。以此为重要标志,低空经济产业已被合肥纳入“6+5+X”产业集群体系,成为全市前瞻布局五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近期出台的《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

亿航智能EH216-S。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亿航智能EH216-S。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合肥、芜湖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建设,拓展低空产品和服务应用场景。

不只是低空经济产业。加快布局量子信息领域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开展通用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构建行动,推进元宇宙应用场景平台建设,统筹抓好聚变能源、化合物半导体、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培育……2024年,安徽将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深空探测技术为新材料、商业航天和空天信息领域带来广阔应用前景。”安徽省人大代表、深空探测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徐孟娇建议,培育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多元参与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事实上,放宽视野,新质生产力的壮大,更是一次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的过程。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安徽还将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围绕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这道“必答题”,给出解题思路的安徽人,正在高质量的发展路上一一破题。

(责编:苏恒、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