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双碳” 宣城水运一“绿”前行
随着安徽省首张“零碳码头”“零碳船舶”落户宣城,“绿色”“低碳”成为宣城水运发展又一“招牌”。水运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运量大、能耗省、占地少、运价低、对环境影响小等独特优势,为交通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从长远看对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专项整治“港口绿”。开展无证经营港口码头专项整治,共拆除“脏、乱、差”无证经营码头22家、整改提升码头8家、核发港口经营许可证8份。开展船舶和港口污染物专项整治,各港口码头均配备了车辆冲洗装置、装卸漏斗、作业面雾炮机、皮带防尘罩、清扫车、洒水车等防尘设施,建设生活污水储存池(灌、柜)和含油污水储存池(灌),建设码头地面雨、污水收集管网和三级沉淀池、接收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油污水收集装置,共198个,注册“船e行”信息系统,实现了船舶污染物全过程电子监管,2023年以来,共接收船舶垃圾3.979吨、生活污水159.281立方米、含油污水13.940立方米,转运处置率接近100%。
交旅融合“航道美”。全省首创宁国青龙湾美丽航道一期工程完工,建成“周塘-东风桥-方塘”2条精品航线,新建塔形示位标2座,一座8.5m高位于天缘山庄,一座15m高位于露营星空基地;新增白浮、红浮、左右通航浮、危险水域浮共14座;修复叶村指路牌;对现有01、02塔形侧面标增设顶灯、信息化模块,对02塔形侧面标基础进行加固;拆除现状浮标;预留浮标备品1套、灯器及信息化模块5套,“生态美、景观美、人文美、数智美”的青龙湾美丽航道,把散落在沿线的景观串联成线,航道沿岸景观有效提升,美丽航道创建与两岸风光融为一体,丰富“交旅业态”。
船舶改造“耗能低”。督促货运码头企业按照《码头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最新标准要求,建设了岸电设施36套,实现生产性货运码头“一泊位、一岸电”目标。2021年、2022年共完成306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任务,发放补助资金1691万元,2023年已完成54艘改造任务,计划发放补助资金278.1万元。落实水路客运“便民行动”,完成新增新能源客船更新、旅游码头充电桩安装等46项提升工作,占到全省总任务的56%,进一步保障了旅游客运绿色出行。
现场管理“防污染”。水运污染防治离不开执法监管的“严防死守”。今年以来,宣城交通成立业务执法专班开展绿色水运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巡航检查、视频监控等方法,加大对主要航道监管。同时联合芜湖、马鞍山等地交通运输部门签署芜申运河(安徽段)联合巡航执法合作协议,开展芜申运河(安徽段)联合巡航执法行动。2023年以来,开展综合巡航180次、专项巡航36次,立案处罚129起,查处三无船舶33起并责令拆解。2023年3月成功办结了首例水上交通非现场执法船舶污染案件,在全省率先实现“零突破”。
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川川船舶工程(宣城)有限公司的引江济淮船舶油改电“1+6+100”示范工程项目已报送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审核,争创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绿色强国试点。宣城广利川码头和汇金物流码头的“零碳码头”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另外,2023年11月,宣城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宣城市推进水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对“零碳港口”、美丽航道、新能源船舶进行奖补,以真金白银全面推进绿色水运发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助力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陈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